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39103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依旧是高考中重难点科目,要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常得多学多练才行。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一】 一、集合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

2、、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对应法则;定义域(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定义法(拼凑):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 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

3、有界性来求值域; 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二】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

4、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y=f(x)y=f(x+a),y=f(x)+b 注意:()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

5、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x), y=f(x)y=Af(x+)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三】 (1)定

6、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4)求反函数的步骤:将看成关于的方程,解出,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将互换,得;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两点式 顶点式 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一般式,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

7、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等价命题在区间上有两根在区间上有两根在区间或上有一根 注意:若在闭区间讨论方程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和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y=(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 (5)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y=(ao,a1)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一】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

8、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不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9、,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二】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且90,则斜率k=tan.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

10、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相离相切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定义:|PF1|+|PF2|=2a2c;e

11、=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双曲线: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定义:|PF1|-|PF2|=2a2c;e=;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定义:|PF|=d焦点F(,0),准线x=-;焦半径;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1);(2).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算模可以先算向量

12、的平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体:表面积:S=S侧+2S底;侧面积:S侧=;体积:V=S底h 锥体:表面积:S=S侧+S底;侧面积:S侧=;体积:V

13、=S底h: 台体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侧面积:S侧= 球体:表面积:S=;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找或作角;.求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