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38943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程设计目的1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模拟电路基本设计方法以及对电路图进行仿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 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电路图,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3 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并查找资料,选择、论证方案,完成电路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等工作。4 使学生初步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高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方案论证2.1 设计思路一般来说,正弦波振荡电路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组成部分: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环节其中放大电路和反网络构成正反馈系统,共同满足条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A F1 选频网络的作用是实现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振荡

2、。 稳幅环节的作用是使振荡幅度达到稳定, 通常可以利用放大元件的非线形特性来实现。如果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频网络由电阻和电容元件组成, 通常成为振荡电路。2.2 工作原理11电路组成振荡电路的电路图如2.3 原理图所示。其中集成运放A 工作在放大电路,RC串并联网络是选频网络,而且,当ff o 时,它是一个接成正反馈的反馈网络。另外, Rf 和 R 支路引入一个负反馈。由原理图可见RC串并联网络中的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以及负反馈支路中的RF 和 R ,正好组成一个电桥的四个臂,所以又称文氏电桥振荡电路。2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 1)振荡频率为了判断电路是否满足产生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可假设在集成运

3、放的同相?输入端将电路断开, 并加上输入电压 Ui 。由于输入电压加在同相输入端,故集成运放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即A0 已经知道,当ff o 时, RC2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F0 ,因此,在ff o 时, A F 0 ,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所以电路的振荡频率为1f o2 RC( 2)起振条件? ?1 ,由此可振荡的幅度平衡条件为A F 1,已经知道当 ff o 时, F 3?Rf 以求得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为Au,负反馈支路的参数应满足关系2 R 。( 3)振荡电路中的负反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RC 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中,只要达到?Au,即可?满足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如果Au 的值过大,

4、输出波形将明显失真,所以,引入负反馈改善振荡波形。 如调节 Rf 和 R 的大小,可以调节负反馈的深度, Rf?越小,负反馈越深,电压放大倍数越小, 相反越大。 Au 太大太小都会引起失真,所以应调节 Rf 和 R 的大小,使振荡电路产生较稳定失真较小的波形。( 4)振荡频率的调节只要改变电路中 R 或 C 的值,就能改变频率。1f o2 RC32.3原理图2.4 仿真原理图42.5 理论计算已知1=1000f o 2 RCH Z得 R1 R2 800, Rf =26K12K ,CC1 C2 0.2uF , R三、计算结果与分析3.1 仿真结果3.2 分析结果因为 Rf 2 R ,所以满足正弦

5、波振荡的起振条件,而且引入反馈,使电压?的放大倍数 A 不会过大,起到电压放大的作用和稳幅的作用。u将振荡电路的 Rf 大小调为 30K时,输出的波形失真,如图所示5所以 Rf 的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四、设计体会在这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从最初的选题到计算,绘图,再到仿真,困难重重,这更让我确定了平时学习的不认真,以及自己所学知识的浅薄,还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 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 但是同时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比如 Protel99se的使用,而且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

6、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 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 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 因为是第一次做,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所学的知识并没有掌握的很好, 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 掌握得不够牢固,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 对所学的知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所以我决定一定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固加以理解。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了在电子技术基础2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

7、识和实验技能,更进一步的理解了 RC 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的功能,而且巩固了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 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慢慢解决。 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五、参考文献1. 童诗白 ,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M. 第三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M. 第四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61999。3. 朱定华,吴建新,饶志强模拟电子技术 M.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5 。4. 高吉祥 模拟电子技术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5. 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6. 彭介华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7. 陈大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电路实验、设计、仿真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8 郭永贞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 模拟电路分册 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10-5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