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年回眸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7978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百年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学百年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学百年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管理学百年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管理学百年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百年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百年回眸(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管理学百年回眸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祖先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在狩猎活动中往往需要临时组织起来,这样就会涉及简单的分工合作、猎物分配等问题。然而,在漫长岁月里,人们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管理。与人类的历史相比,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十分短暂的。19世纪末的简明牛津字典将管理解释为“耍花招、不诚实的发明装置”。只是到了20世纪初,管理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和一个专业。 管理常常被狭义地理解为与企业活动有关,其实,其应用远远超越工商业界。管理在不同的领域会有所不同,但差别只在应用方式上,而不是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上。 美国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P

2、.F.Drucker)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管理的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无不处在管理之中,因此管理不仅仅是首席执行官或者各级主管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要义。” 在管理学的百年发展中始终有两个目标并存:一是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激励,以提高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这是管理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 优化配置资源 对于同样的资源,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结果会大相径庭。事实上,把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正是管理的价值所在。物质投入是重要的,但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20世纪初,对管理学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两个人是法国人法约尔(H.Fayol)和美

3、国人泰勒(F.W.Taylor)。法约尔曾于18881918年间出任法国矿业公司管理主任,他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他认为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规律的学科;其次,管理具有普遍性,不仅可以应用于矿业公司,也可以应用于医院或邮政局;第三,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影响了整个20世纪,成为管理者优化配置资源的方法论基础。 关于计划,法约尔说:“管理意味着预见未来。”“每年做一次预想,每五年修正一次;要想到十年以后。”确实如此,深谋远虑如果不是管理的全部,至少也是一个基本部分。管理者必须明确一个总体目标,这是领导者需要开发的第一

4、软件,然后制订计划与时间表,并推动职工如期实现目标。 组织即管理者必须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以及各项任务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决定了谁拥有更大的权力,谁应该听从谁的指挥。巴纳德(C.Barnard)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组织论,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目标、协作、信息。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组织成员之间必须协作;而为了协作好,组织成员必须共享信息。 指挥就是管理者必须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双重优化。即对每个岗位来说,找到一个最适合干这项工作的人;而对每一位员工来说,找到一项最适合他干的工作。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管理者作为一个指挥员,要能激扬士气,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不失时机地做

5、出正确决策。 协调主要是指所属各部门之间工作密切配合,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长期以来,协调被公认为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又是管理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小唐纳利(T.Donnelly Jr)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众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福特勒甚至说:“管理就是协调。” 这种说法可能有失偏颇,但充分说明了协调的极端重要性。 组织的车轮启动并运行时,管理者必须密切注视动向并定期检查,一旦其偏离目标,就要采取一切必要的矫正措施,把团体重新纳入正确轨道。控制这一职能,由于在20世纪中叶吸取了“控制论”的理论精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思想,而且

6、大大减少了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失误,提高了效率。 著名的管理学家安索夫(I.Ansoff)这样评论法约尔的五大职能:“大多数现代经营实践的最新分析,都被他在想像的天地里正确地一语道破。” 到20世纪中叶,德鲁克在法约尔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目标”引入管理学,提出了“目标管理”新理念。当时正值二战之后,西方经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标管理”理论可谓应运而生,一提出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并被广泛应用,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也纷纷仿效,很多企业大获成功。目标管理也是今日管理界的一种主流做法。 德鲁克提出,在组织最高层确定了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

7、、直到每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的,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目标管理可以说是人本管理的源头之一。 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评价考核阶段。这就是当今企业中广泛应用的P-D-S循环。P就是计划(plan);D就是执行(do),将计划付诸行动;S就是评价(see),分析行动后的绩效。对绩效进行分析后,检讨修正,再重新规划,进入第二个P-D-S循环。 美国管理学家帕斯卡尔(R.Pascale)提出的“7S”架构是19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管理思想。

8、它们是: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体制(systems)、作风(style)、技能(skills)、员工(staff)和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7S”架构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备忘录,提醒管理者在配置资源时应该注意这7个方面的问题。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从管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工作成绩一部分由他自身固有的能力转化而来,另一部分由管理者激发出来的能力转化而来。激励的本质在于开发出人的潜能,这是管理的又一个价值所在。回顾20世纪激励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人的本性有怎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对人的管理。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激励学派有以下

9、几种。 泰勒的“经济人”理论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说,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德鲁克曾写道:“自有了工厂以来,没有人曾系统地观察过工人如何工作,直到1885年左右泰勒开始探索这个领域。” 泰勒挑第一流的员工做试验,用秒表计时,分析哪些动作是必要的,哪些动作是多余的;改善员工和工作物之间的距离,制定出严格的标准。泰勒对达标者建立了奖励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超过或没有达到定额的以不同的单价计算,而且超过定额后全部以高价计件。泰勒提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在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因素。”这是管理学史上最早的目标管理和激励理论。 实行泰勒制后,产量大

10、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效益十分明显。例如,泰勒计算出,一位最优秀的生铁铲运工,每天可以装运47吨,而普通工作量只有12.5吨。在推广泰勒制前的19001907年,美国单位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9.9%,而在普遍推行泰勒制之后的19071915年间,这个数字为33%。“在整个文明世界里,20个工人中就有19人坚定地认为,慢些干比快些干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他们坚持认为,他们的利益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工作来回报他们实际得到的薪酬。”泰勒认为,既然人的行为受物质利益驱使,只有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他强调:“科学管理不容许一只会唱歌的鸟不唱歌。” 科学管理成为第一个国际化的管理理论。在日本,泰勒思想

11、深入人心。科学管理原理的日文翻译本的书名是清除多余工作以提高生产力的秘密。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说:“应该在俄罗斯研究和传授泰勒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 然而,如果以今天的人性化管理来衡量,泰勒和泰勒主义躬行者的所作所为是非常残忍的。如泰勒说过:“对搬运生铁的工人的首要要求就是,他得像牛一样。” 德鲁克深刻地指出,20世纪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使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然而白领的情况就不是这样明显,甚至还有所下降。 正因为泰勒制具有负面效应,美国国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曾对泰勒进行详细询问。有些滑稽的是,结果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文职人员使用秒表(因为泰勒在设

12、计定额时用秒表计时)。这一限制到1949年才被取消。 梅奥的“社会人”理论 梅奥(E.Mayo)在19271932年于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对于稍后出现的人际关系学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梅奥认为,与物质条件相比,“人的满足感”这种心理条件更重要。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基于这一理念,梅奥提出在劳动生产率诸因素中,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工人的满意感,而满意感又取决于个人需要的满足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需要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在企业目标和个人需要之间取得平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M

13、aslow)属于1950年代末人际关系学派的一名成员,他认为,要想达到激励人的目的,必须理解并不断满足人们不断上升的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人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已经满足了的需要层次,已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了。马斯洛提出的不断上升的需要层次依次是: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不担心工伤、失业、养老及生病的安全需要;希望和别人交往、希望归属某个组织或社区的社会需要;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希望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的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写道:“除非一个人已经找到他最适合做的事,否则他会产生新的不满足。假如要得到内心的平静,音乐家一定要作曲,画家一定要画画,诗人一定要写诗。每个人都必须充分发挥潜能

14、,我们可以称这种需要为自我实现。”达到这一层次时,一个人由于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样就能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要激励下属就应该对人的全面需要进行分析,把物质和精神需要统统包括在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激励机制的理解。激励不再简单地由处罚和免职导向,它开始与回报真正挂钩。马斯洛创造的“自我实现”新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教材里,成为人们探讨的课题。 X理论与Y理论 上文中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为基础的。X理论和Y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麦格雷戈(D.McGregor)提出的激励模型。X理论假设是:员工天生不

15、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会逃避工作、逃避责任;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的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Y理论与X理论恰恰相反: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而且一旦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会进行自我指导和控制,以完成任务;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麦格雷戈也说不清楚这两种理论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他只是给研究激励理论和实践的人提供一个立论的基础。 产权学派和股票期权 员工持股是美国律师凯尔索(L.Kelso)自称在共产党宣言的启发下提出的新体制。1970年代以来,职工持股在美国迅速得到推广。产

16、权学派认为,职工持股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所起的激励作用是一切传统手段无法与之相比的。 所谓股票期权,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对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经营者享有在约定的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利,如该股票价格届时上涨,经营者可以在他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股票,赚得买进和卖出股价之间的差价。在合同期内期权不可转让,也不能得到股息。 股票期权源于1980年代初的美国。英国的国内收入署在1985年3月-1988年3月间也批准了2 700多个股票期权方案。1996年奔驰公司监事会决定给予总经理股票期权,以此为起点,德国也逐步采用这种激励方法。据统计,在全球排名前500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