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37976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个人诠释(重、难点的细节处理)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

2、: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准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

3、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

4、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相关黄道婆的资料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升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能够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

6、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7、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特别思念家乡)(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生:杰出的人才四、自主归纳1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等方面。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五、读写结合1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2学生讨论发言六、布置作业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2提灯女神教学目标:1认识“歧、欲、敦、

8、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2.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重点: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提灯

9、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2.检查听写 歧视幸福赞誉呻吟安慰解除给予传奇(1)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2)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三、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讲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四、

10、学习文章第一段(一)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生:南丁格尔想当护士。生:她的家人反对她当护士。生: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护士。(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生: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生: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三)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有损家族荣誉)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贵族人的生活。(播放影片)3.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4.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5.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六、布置作业查找有关南丁格尔的资料

11、。做一份专刊。第二课时一、回顾全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全文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选择护士职业、霍乱是照顾病人、照料伤员)二、学习第二部分(一)仔细读书,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做批注。(二)全班交流(三)交流中指导第五自然段朗读1你对“霍乱”这种病了解吗?2(出示有关“霍乱”的资料)读读这段文字介绍,联系南丁格尔的行为,你有什么体会?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近两个月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发生霍乱疫情,目前已造成200多人死亡。报道说,自上周以来,利比里

12、亚东南部地区的霍乱疫情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分析,病因可能是患者曾饮用过被污染的河水。几内亚比绍卫生部日前透露,霍乱正在该国迅速蔓延,全国9个省中已有7个省发现疫情,目前患者已超过5000人,其中89人不治身亡。在尼日利亚东部地区,也有20多人死于近来暴发的霍乱,另有数十人住院。在马里,霍乱已至少造成10人死亡。在塞内加尔和肯尼亚首都也分别有13人和3人死于霍乱。此外,今年初以来,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冈比亚等国也都出现了霍乱疫情。3读出你对她的敬佩之情。4当你读到“日夜奔忙”这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白天工作她吃不上饭,晚上工作特别紧张)5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从第

13、六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2提到“前线”凭你的生活经验,你们对前线有什么认识?3对比读下面两句话,再联系前线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出示ppt: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去救护伤病员。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被派往前线去救护伤病员。(她是自愿去的,说明她心中有病人;她是自愿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的。)小结方法: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开来,并与南丁格尔的行为相联系,来体会文章,多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会运用这种方法。三、总结想一想: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13 *香玉剧社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2指导学生会认“募、盾、猖、搞、苟、踊、蓄、申、翱”等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