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37592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 页的例题 4。设计理念:“除法的初步认识” 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 “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 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 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在备课时抓住这一关键,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案。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材因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且信息都处于“静止、储存”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抽象概括。因此,在研究教材、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

2、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发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经教学法的加工, 营造情境氛围。 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课一开始,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重视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次让学生进行操作。把平均分物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教学一开始,就是学生的操作:把12 个竹笋分给 4 只小熊该怎样分?在这里,未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水平去分,再要根据分的结果写出算式, 并学习算式表式的含义。接下

3、来让学生再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含义。 3 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与发展每个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实际水平基础上主动、充分地发展、提高。在设计活动时,人人动手分学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多种分法的共同性每份分得同样多。 无论是一个一个地分, 还是用除法计算, 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使师生能共同体验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教材分析:在这课之前, 通过分东西, 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

4、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 从本节开始, 学生要认识除法。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竹笋”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 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

5、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 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 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 “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 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

6、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 并适时点拨, 要敢于放手, 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 、 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

7、式和写法。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对,是大熊猫。今天熊猫盼盼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妈妈为她们准备了12 个竹笋。课件出示: 12 个竹笋,和 4 个盘子。师:如果盼盼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样分, 你愿意帮助盼盼招待小伙伴吗?二、动手操作,明确含义

8、1、动手操作,激活经验师: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个竹笋。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结果怎样?课件呈现结果图。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师:结合操作过程,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吗?生: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设计意图:利用手动的生活情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统一表象, 温故知新,

9、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述,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准备。 】三、自主尝试,突出含义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师:你能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每盘放3 个。”这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大胆尝试,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案例。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师:将你在吗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12:3 3 3 312 4-3 12-3-3-3-3=0 3+3+3+3=12 124=3观察同学们创造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表示同样的含义,都是“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3 个。”【设计意图: 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表征再创造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

10、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表达的含义。 】四、建立概念,学习除法1、激发需求,认识除法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 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 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渗透文化,深化含义课件出示: 1659 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 ,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天横线把两个小圆点分开,表示平均分的意思。3、写出算式,体会关系教师:“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可以写成板书: 1243;这个算

11、式读作: 12 除以 4 等于 3。谁来说说这个算式中的 12、4、3 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把12 平均分成 4 份,每一份是 3。)【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 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4、及时巩固,灵活运用出示课件:(1)“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2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3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师归纳小结: 数学中平均分的问题就有用除法来解决, 上面的这 3 个

12、算式中 12 我们称为 总数,平均分成的 4、3、2 份是份数,每盘放的个数叫 每份数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 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 P13 页“做一做”,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把 15 条鱼平均放在 5 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 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你能说出 155=3 表示的含义吗?你能再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 5=3 表

13、示吗?2、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2 题。提问:每只小熊分的 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 平均分成 2 份) 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4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的第3 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5、说一说:你能说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列出除法算式吗?6、出示课件:考考你+=8=?12= +=?四、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作业 1、2、3 题。板书设计:除法1243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每一份是 3。读作: 12 除以 4 等于 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

14、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例 4 除法的含义, 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教材通过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从而引出除法。我在设计教案时, 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点定为:理解除法的含义,由“平均分”引出除法。在教学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充分运用示范演示、 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 借助同样多, 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 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教学时在知识点上,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 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