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37103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 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在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 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 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 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 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 方面:1

2、. 段内的结构层次;2. 全文的结构层次;3. 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 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常见设问方式2012重庆卷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 写作思路。2012安徽卷文章前 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 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2011重庆卷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其他设问方式:(1) 作者描写XXX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2) 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起的?(3) 文章的情感线索是

3、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4) 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这类题型往年在全国其他省市常常考查,但在山东省几乎没有考查过。(二)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 构方式。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三) 解题方略 行文思路分析1、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 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2、在阅读过程中

4、,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 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3、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 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 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4、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 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5、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 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6、组织答案,

5、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 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 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 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 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

6、着亮儿。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 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 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 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 “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 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 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

7、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 上说, 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 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 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 生, 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 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 这些寻梦者。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 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

8、寻这种过程本身。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 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 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 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 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题型二 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局部思路的考查,即题目往往不是要求总体分析,而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 或句子,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

9、,形成了考查散文行文思路的特色 一句段作 用分析题。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 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常见设问方式2013江苏卷“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 话在文中的作用。2014山东卷本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2015山东卷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4)某段或

10、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一)开头句段的作用解题方略 开头句段的作用1总: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具体:对上: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或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本身:突出表现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对下:或引出下文(具体内容) 或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 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3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 作用。3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 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

11、 (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例二(2010.大纲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 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 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 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 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

12、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 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 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 座之多。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 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 峋, 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 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 用一

13、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 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 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 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 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 亮了, 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 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

14、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 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 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汽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 么。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 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 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世界上 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 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

15、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 己猜想了。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 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 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 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 十八老汉稳如 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 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 块。(有删改)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 分)自主尝试(二)中间句段的作用解题方略 中间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内容上:首先是该段本身突出了(有手法结合手法)或上承(或照应) ,下启(或呼应) 或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或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 由历史转为现实;感性转为理性等)例三(2010大纲全国卷II)阅读大河家(正文见本讲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中说: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