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37103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单元测试卷语文七年级(下)测试内容:第二单元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题序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总分得分 第1卷(选择题,共33分)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ng) 栖息(q) 浑浑噩噩() B惆怅(chu) 倩影(qin) 姗姗来迟(shn) C祭祀( s) 媲美(p) 跌宕起伏(dng) D飞飚( bio) 龟裂(gu) 梦寐以求(m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宛转 孕育 至理名言 B辽亮 消溶 销声匿迹 C潇洒 洗礼 酣畅淋漓 D流连 寥阔 相得益彰 3依次

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人去后,池边显得更_了。 (2)我国唐宋的一些诗人_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3)在阳光疯长的日子里,太阳却显得十分_。 A宁静 比拟 金贵 B僻静 比拟 高贵 C宁静 模拟 金贵 D僻静 模拟 高贵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日的东湖是武汉市民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7月底试运营。 C尽管大家强烈反对,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D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5将“以石头而论,”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A)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

3、秘密。(B)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C)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D)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

4、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例如,苹果在恒温保鲜库中可储藏10周,而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存时间要高出近2倍。苹果在恒温库会丧失水分,果实发软,而在气调库储

5、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仍然如同刚入库状态。 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发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6文中没有介绍的一种食品保鲜技术是( ) A用渗进了矿物浓缩液的吸水纸袋保鲜 B用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保鲜 C气调保鲜 D真空保鲜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其中混合了聚乙稀的薄膜效果尤佳。 B苹果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鲜时间比恒温保鲜高出2倍。 C国

6、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发展,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 D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和普及。8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不能证明气调保鲜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新技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推广和普及保鲜技术。 B气调保鲜用途广泛,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 C气调保鲜技术先进,延长了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 D储藏物在气调库储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如同刚入库状态。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7、,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马无故亡而入胡 死 B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C人皆吊之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D此独以跛之故 因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A是以谓之“文”也 B我欲之楚 C汝取一只箭折之 D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1.下列对塞翁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塞翁是一位精通术数的人。 B塞翁见其马引胡骏马而归不喜。 C

8、塞翁见其子从马上堕下折其髀不悲。D塞翁因自己的远见而父子相保。 第卷(非选择题,共87分)四、(14分) 12.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1)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2)丁壮者引弦而战。 13.填空。(共8分,每空2分) (1)常记溪亭日暮,_。(李清照如梦令) (2)醉里吴音相媚好,_?(辛弃疾清平乐)(3)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赞歌。寥寥数语,句句含有深意,尤其是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的结尾:争渡,争渡,_ 。 (4)在如何做学问上,孔子要我们有谦虚、诚恳,切不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学习态度,孔子的名言是“_ 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论语为政)五、(共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17题。古典诗词中的人和自然 大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对自然风物的吟诵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成为了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一个传统。古代的诗人们决不像大多数当代人那样,只会空洞地赞美自然,或者像旅行团那样用金钱和感官消费自然。他们真正呈现了自然的美。 中国古代诗人对于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致。春天,晏殊知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秦观也知道“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行香子)。风雨之夜,春眠醒来,孟浩然断定“夜来风雨声, ”(春晓);李清照则断定“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细心的苏东

10、坡发现“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新城道中);杨万里则捕捉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中国古代的诗人能运用出色的语言将自然描述得如画一样生动完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书中几乎每一首描写自然的诗词,都是一幅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让我们心旷神怡。“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瞑)是清丽的山水小品;“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是典雅的写意花鸟;“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陆游初夏行平水道中)则是乡村的年画。不仅如此,他们的诗还可以超越图画所提供的视觉审美体验:9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是听觉的审

11、美体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是嗅觉的审美体验。 中国古代诗人将情感和人格转化到自然之中,写出的不仅是客观的美景,而且是丰富的心灵与自然的人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壮怀激烈的投射(曹操观沧海);“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是诗人对自性的顿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是诗人与青山的默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是诗人清高人格的反衬;“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是诗人无尽的寂寞与怅惘。 古人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极具哲理内涵。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称作“天人合一”,而

12、“天”的概念非常广泛:宇宙是万物的“天”,男女是伦理的“天”,身体血气是自我的“天”。和谐美丽的生态、和谐互爱的社会、和谐愉悦的身心都是“天人合一”的状态。孟浩然、陆游陶醉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或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的乡村田园场景。当然,还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的狂歌(李白庐山谣寄户待御虚舟),“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逸唱(黄庭坚登快阁),那是心灵回到自我时的纵情与愉悦。 真正的欣赏自然的过程,不是以欣赏者为中心的,而是以自然为中心的,人类欣赏自然的过程,就是皈依自然的过程

13、。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 ”之际,却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陶弘景回答皇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张孝祥在“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之时,却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其次表现为人对自然永恒性的赞美、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尽感伤。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赞美巍峨的泰山“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接着就感慨命运的无常“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最后表达了回归自然怀抱的愿望“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泰山吟)。脍炙人口的唐诗春江花月夜,以青春的情思抒发于浩渺的宇宙,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14、,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吟唱中,人类的生命和情感获得了永恒的意义。14.为什么说古代诗人的诗词“真正呈现了自然的美”?(4分)15.选择恰当的诗句放回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 A清泉石上流 B山光悦鸟性 C花落知多少 D悠然见南山16.第段中的“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这几个词语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17.第段中说“古人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极具哲理内涵”,古人的这种感悟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居住在江边的武汉市民们都喜欢在夏季到长江、汉水中游泳。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成为游泳的主力军,为了让学生注意安全,放假前,学校决定组织学生们开展以“游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