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4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36818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第1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四单元第14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第1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第14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考情理线索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区域分布图、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考查频度较高,选择题、综合题均可命题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综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深度思考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2、上游提示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2.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2)中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3)入海口c:三角洲。【深度思考2】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提示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聚落的形成2.影响聚落的规模(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3.影响聚落的选点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

3、洪水淹不到的地方。4.影响聚落的分布(1)平原低地:沿河呈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深度思考3】河口三角洲地带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提示不一定。如黄河三角洲聚落密集度较低,这与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洪灾,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盐碱地分布广有关。其聚落密集程度远低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勒拿河三角洲面积广阔,但由于纬度高(北极圈以内),气候极其寒冷,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无常人居住。考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的侵蚀方式与河谷特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

4、所示:(2)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组成及分布形成机制及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

5、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析图过程尝试自解(1)

6、_(2)_答案(1)A(2)D1.河谷的发育过程2.侵蚀河岸与堆积河岸的判定方法(1)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堆积岸;南半球河水左偏,左岸为侵蚀岸,右岸为堆积岸。(2)弯曲河道: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河水受离心力的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3.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共同性: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2)不同点:洪积一冲积平原既不旱,也不涝,为农业高产田;河漫滩平原旱涝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地区易出现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考法一洪积扇形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017课标,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

7、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解析

8、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冲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第(2)题,形成甲冲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第(3)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形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答案(1)C(2)B

9、(3)B考法二河流弯曲段地貌分析2.(2013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右侧照片)。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10分)解析河流在弯曲河段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右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甚至在洪水期冲毁桥墩;而左岸堆积

10、作用强,河水较浅、流速较缓,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得以保存至今。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考点二河流流向判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

11、处沉积物颗粒最小。(2018江西十校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由图中信息可推测出()A.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B.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C.甲乙河段冬季有冰期D.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缓(2)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耕地面积扩大降水量有所减少植被覆盖率提高大力开发旅游业A. B. C. D.解析第(1)题,当河流流速减慢时,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一般情况下,自河流上游向下游,沉积物粒径呈减小趋势,由此可知,乙地位于上游,甲地位于下游,河流由乙地流向甲地,A选项错误;由图中的气温信息

12、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丘陵山地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地区,即向南凸出,B选项错误;由于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降低,因此甲乙河段最冷月气温应高于0 ,河流一般无结冰期,C选项错误;b处位于凹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床坡度较陡,D选项正确。第(2)题,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流速变慢,二是流量减少,三是含沙量减少。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减少可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使得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在甲处也可沉积;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耕地面积扩大、大力开发旅游业均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加、汛期流量增大;综上可知,C选项正确。

13、答案(1)D(2)C1.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考法一河流流域特征分析1.(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

14、(1)(3)题。(1)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A正确。第(2)题,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第(3)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延伸,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穿行山脉,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答案(1)A(2)B(3)C考法二据等高线特征描述河流流向2.2015安徽文综,35(1),10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 。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分)解析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答案(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