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364438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的50个现象及实用案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 (遇到难题,歇一歇。)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 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 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 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 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 “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

2、酿效 应的经典故事。2阿伦森效应 () (很实用的一条理论) 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 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实例】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 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 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你 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唤呼雀跃,争相蹦跳, 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个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 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 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

3、 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 回家看电视了。”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 心理效应。3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 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管 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 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4安泰效应 (!)(打蛇打七寸)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 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 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

4、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6 安慰剂效应 (!)(我们高考时喝的什么大补丸)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 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 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 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 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 者”。7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很玄乎!)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 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 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

5、让大 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 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 得是否也适合你呢?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 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 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相处往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 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 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 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 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 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

6、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 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 每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种笼统的、般性的人格 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 巴纳姆 效应。8巴霖效应 (!)(赵本山:来,笨蛋!)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句名言:每分钟都有名笨蛋诞 生。”巴霖效应”多少解释了为什麽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 的”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 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於大部分人身上的。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 范围

7、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於没说。例如 :水瓶座理性而爱 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 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 计的基础在。但如果你想成为个聪明人,不去迷信星座,我又得告 诉你,你又错了!如果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 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後交往的 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 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9半途效应 () (我们所知道的半途而废)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 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种

8、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 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 的中点附近是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11贝尔纳效应(奉献,也是种境界)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研 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 另条路为他人去做架云梯,把个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 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12贝勃规律 (!)(先给他一个下马威)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即“贝勃规律”。实验表明, 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50元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会十分敏感, 但如果房价涨了100甚至 200万元,人

9、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人们 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13比马龙效应: 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 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14彼得原理 (!)(以前见过一种理论叫定位说,可以参考)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 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 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 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 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 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15

10、边际效应() (哈哈,经济学原理)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 1 个单位消费品的 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 的)。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有人给你拿来一笼 包子,那你一定感觉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是最好的,吃的越多,单个 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直到你吃撑了,那其它的包子已经起 不到任何效用了。16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哈哈,又一条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益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说的是在一个以资源 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 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得其 增长速度不断

11、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17波纹效应(有人说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是指在学习的集体中,教师对有影响力的学生施加压力,实行惩 罚,采取讽刺、挖苦等损害人格的作法时,会引起师生对立,出现抗 拒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捣乱,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 这时教师的影响力往往下降或消失不见,因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有更 大的吸引力。这种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发展、心理品质和身心健 康会产生深远而恶劣的影响。18布里丹毛驴效应(避免优柔寡断) 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 效应”19不值得定律 () (这个很有意思!)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

12、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 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 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 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20财富效应(越大款往往花钱越大方) 财富效应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这个理论的前提为人 们的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会随着股价上升而增加。21蔡格尼克效应(相比于喜剧,我们更容易记住悲剧!) 蔡格尼克命被试去做20 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 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32人。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 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如以

13、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 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代表示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数,P为两种回忆件 数的比例,即RU/RC,用以在数量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若是 P等于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一样;若是P大于1,则示完成的工作 易于回忆;若是P小于1,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 0。8至3。5不等,平均为1。9,即RU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RC的 两倍。22长尾效应 ()长以图书为例:Barnes & Noble的平均上架书目为13万种。而 Amazon有超过一半的销售量都来自于在它排行榜上位于13万名开外 的图书。如果以 Amazon 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的话,这就意味着那些不 在一般书店里出售的

14、图书要比那些摆在书店书架上的图书形成的市场 更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资源稀缺的限制,潜在的图书市 场将至少是目前的两倍大。曾在音乐行业担任过顾问的风险投资家 KevinLaws 是这样总结这一现象的:“最大的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 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 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然 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的效应.23超限效应(!)(唐僧的only you!)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 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 讲完,他有

15、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 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 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元 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 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24拆屋效应 ()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 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 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 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

16、屋效应。26成败效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 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27重叠效应(当年背英语单词深有体会! ) 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的东西是相类似的,对于保存来 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重复出现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同性质的东西 由于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柯勒把这种现象命名 为“重叠效应”。可见,我们在学习汉字、外文单词以及其他材料时, 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相类似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这样容易产生重叠效应。 如果要放在一起学习时,最起码有一些材料是很熟的,这样可能会产 生同化作用,把生疏的材料同化于已熟记的材料之中。28刺猬法则 (!)(你和你的领导之间就是此则)刺猬”法则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