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36415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综合检测 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xx青岛高二检测)19世纪初,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封建社会内部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不包括()A出现了一些使用雇佣劳动力的资本主义农场B工业革命获得了迅猛发展C在农村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人数越来越多【解析】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受到农奴制的阻碍,其发展困难重重。因此,B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B2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

2、逃亡者,所有逃亡农奴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反映了农奴被奴役的程度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BCD【解析】沙皇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农奴主对农奴的权力,表明农奴受奴役、作为农奴主私有财产的地位得到法律的确认。【答案】A3(xx青岛高二检测)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呼声日趋强烈,“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都()A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B都发动过武装起义C筹划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D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A、B两项是

3、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和活动,A、C、D三项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和活动,A项是二者的共同点。【答案】A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解析】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而造成俄国落后的根源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因此,部分受西方影响的先进人物产生了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想法。【答案】B5(xx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俄国国内外

4、形势严峻B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C统治者极力强化农奴制D农奴主之间存在矛盾【解析】19世纪以来,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俄国统治者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由于各地农奴主在利益上存在矛盾,因此在改革内容上争执不下;故知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6(xx大连高二检测)1861年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解析】改革法令规定农民获得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地主得到了农民缴纳的远

5、远高于当时地价的赎金,据此可排除A、C两项;1861年的改革法令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宣布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自由,二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得到一块份地,题目中的材料是针对后者而言的。【答案】D7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关于赎取份地后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获得“解放”时赎取的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B农民交纳赎金六个月后获得宅边园地的所有权C赎地农民必须按一定比例交付赎金D农民交纳的“赎地费”大大低于当时的实际地价【解析】份地赎金的大部分是政府垫付的,这部分资金作为农民的债务由农民在49年内还清。农民最终缴纳的赎金总数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答案】D8农民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

6、是为了()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解析】1861年改革前,农民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由庄园主进行管理;改革后,农民从法律上脱离了庄园主的管理,为加强对“解放”后的农民的管理,改革法令规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答案】B9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重要成分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

7、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因此,的说法不正确。故排除B、C、D项。【答案】A10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奴制度的废除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C沙皇专制的终结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解析】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后,俄国仍然保持专制体制。【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共40分)

8、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9、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6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解析】第(1)问,注意关键词“优厚”“暴动”“割裂”“手指砍掉”,从阶级利益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注意“义务农”“完全自由的农民”。第(3)问,不符合改革的局限性。第

10、(4)问,主要回答改革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财产。(3)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

11、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 6007 9541879年18742 00051 937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

12、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6分)【解析】第(1)问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问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问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