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36291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先学后教法先学后教法是体现生本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提倡先学,即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对文本先自行阅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它可分为二个阶段:在家预习和课堂小组先学。后教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难点和练习中的困惑组织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各小组汇报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师生与编者意图等的多向互动中,巩固双基,掌握新知识。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不但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生总结等方面的能力。为了让

2、学生更好地进行先学,每接一个班,我就先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符号,然后把归纳的一套预习课文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样他们就能提高自学的效率。如:1、一般的预习符号:(1)表示段落起讫的为“” ;(2)表示层次划分的为“” ;(3)表示疑问的为“?” ;(4)表示关键词语的为“” ;(5)表示好词佳句的为 “” ;(6)表示关键字眼,又是妙笔所在的,为“”加注符号为“注”“注”等。2、阅读文本的一个步骤:(1)看,知道文本大概的内容;(2) “圈”,圈划起课文的生字词;(3) “读”,巩固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4)查,通过字典等其他工具书查找有关资料(生字词的读音、时代背景);(5) “划”,找出文中

3、的关键词、句段并在下面划上横线;( 6)第2遍读,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7) “找”,带着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来读课文,并试着在文章中找出答案;(8)第3遍读,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小学语文课文虽说不像初中、高中课文那么长的篇幅,但到了中高年级有些课文篇幅还是蛮长的。因此,如果单靠课堂40分钟来学习,时间就会显得很紧张,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中会遇到更大的障碍。先学后教法不但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而且它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充满多样化发展可能、活力四射的生命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这是有效地体现了我们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4、。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由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李吉林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它提倡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尽可能创设真实的、紧扣教材主题内容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最初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现在不仅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在中学众多学科的教学之中也被广泛地运用了,并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她认为创设情境主要有六个途径: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在担任中低年级教学时,我一般用第1、2、3、5四个途径,在进行高年级的教学时我一般采用第1、4、5、6四个途径.情境教学法因其具有形真、情切、志远、理蕴的特点,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启迪和暗示,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

5、思维。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教学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流派。三、整体阅读法这里的整体有两个含义:(1)是指教师应把本学期任教的整本教材当作一个单位一,即当作一个整体;在下到一线听课时,我不喜欢正儿八经地检查教师的教案,而是喜欢经常去翻动教师的教本、教参及练习册,发现有不少教师基本上是上课上到哪就备课备到哪,即使提前备课,也就一两篇课文,后面的课文连翻动的痕迹都没有,更别提留下勾勾画画的痕迹了。人们常说,将军打仗时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我想,我们的老师在一个新学期之初,拿到一本新的教材,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地读读这本书呢?把它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也许你会认为

6、,小学课文有什么好读的,老师们是师范生甚至是大学生,短短几百字的文章理解起来当然不难,但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2)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从本篇教材的整体性出发,从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段式教法,它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四、抓住关键字、词及中心句式法每篇文章都有它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透彻这些重点词句,不但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非常有效,而且对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这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是广大一线小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比较爱用的一种方法。 五

7、、朗读法现代的语文大师刘国正先生在一篇回忆其老师的文章中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说先生“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它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之法。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文章的语感,只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亲自体会,教师的讲解是不能代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的。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教师应从重音、停顿、强调、语速等方法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在读中悟情、悟意以及积累的目的。我们小学阶段有专门的写字,口语交际课、习作等课型,但没有专门的朗读课型,我觉得完全可以设置专门的朗读课,真正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了,学生自然对本文的含义也就理解了,许多课文老师拼命地分析讲解,其实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收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在心中真正做到把学生看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就一定会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也一定会是高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