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35765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貌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貌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貌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貌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名词: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复习思考题:1.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1)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2)岩石性质指岩石对来自外界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反映。2. 试述地貌学研究的意义?1)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 2)了解地球表面特征,促进地球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培植资源、气候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地球环境对区域文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制约和影响地球是建设物质文明和人文思想发展的基础 3)学习地球科学,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地貌描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关于山、水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的

2、文字记载,现代还在发展用最新技术进行地貌形体的度量和检测。 3、地貌的基本性质是什么?1)物质性:地貌是由岩石构成,只有由天然岩石或土组成的地表形状才称为地貌;同时组成地貌的岩石在成分、结构、构造和特性上的差异必然表现为地貌形态上的不同,地貌的形态特征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石的种类与特征。2)界面性:地貌是地壳表面的形状,可从几何学上视之为一个面,一个在三维空间上复杂起伏的连续面。3)动力性:任何地貌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在实质上都是岩石物质(原地的或外来的)的增加、减少或位移,都是地质营力作用的结果。即能量流动导致物质流动的产物。对能产生地貌的地质作用,可称为造貌作用或地貌作用。不同的营

3、力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动力学规律和地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地貌;反过来也是如此。4)天然性:地貌位于地壳的天然表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天然物质(土和岩石)组成,地貌在自然力作用下发育。5)变化性: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地貌总是在变化着。现存的地貌,只不过是地貌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暂时存在。4、结合自己专业,试分析为什么学习地质地貌学地学的五大基础要素之一我们的专业资源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地貌与农业地貌与城市化地貌与环境地貌与旅游地貌与资源地貌与工程建设5、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可能假设法(观察事实、提出多个假设、求证假设)形态分析法形态地质法形态地理法古地貌法遥感地形分析法第一章 流水

4、地貌名词:流水地貌:地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片流: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倾斜地面上,所形成的薄层的面状流水成为片流洪流:低洼的沟谷中呈线状流动的暂时性地面流水 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长期性地面流水流域: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分水岭:流域之间的高地。水系: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分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因自身的化学动力(溶解力)、机械动力(水力)及携带的泥沙砾石等不断破坏河床的过程。坡面(片状)侵蚀:是片流在流动过程中比较均匀地

5、冲刷整个坡面松散物质,使坡面降低、斜坡后退的过程。沟床侵蚀:是片流在流动过程中比较均匀地冲刷整个坡面松散物质,使坡面降低、斜坡后退的过程。下蚀作用:河流侵蚀河床底部岩石,使河床降低的作用。侧蚀作用:河水侵蚀河床两壁或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徒和谷坡后退的作用。溯源侵蚀:河流的源头下蚀力导致河谷后退,这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叫向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在水流作用下搬运地表物质的过程。机械搬运:河流搬运的物质主要是机械碎屑物,包括各种粒径的砾石、沙、粉沙和粘土,河流对这些物质的搬运叫机械搬运。化学搬运(溶运):河流搬运的物质,小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盐和胶体,河流对这些物质的搬运叫化学搬运(溶运)。流

6、水的沉积作用:流水挟带的泥沙,在条件改变(如坡度减少、流速减缓、水量减少等)时,都会引起搬运能力减弱,遂发生泥沙的沉降堆积,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层流: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保持平行的水流。紊流:水质点在流动过程中,彼此间相对位置随时变换。 临界速度-流水从层流转变为紊流时的速度。 洪积物:洪流一旦流出沟口,搬运的碎屑在沟口大量沉积,此种沉积物称洪积物。洪积扇:洪积物常呈扇形堆积,称洪积扇。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的极限。坡积物:洗刷作用使山坡上松散物质顺坡向下搬运,到缓坡处沉积,形成的沉积物。冲积物:河流沉积的碎屑物质。河谷: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切刻出的槽形凹地。河床:河水占据的沟槽。双向环

7、流自由河曲:平原上弯道可以自由发展的河流。其结果是使河流长度增加、坡度降低、流速降低。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心滩:位于河心的浅滩,与复式环流作用有关。在河床突然加宽处,由于河水流速降低,在河底受两股相向的底流作用,于是,发生了侵蚀两岸,而在河床底部堆积,逐渐形成心滩。边滩:位于河流主槽岸边的泥沙堆积体。(位于弯曲河床凸岸的水下堆积物,成为河床横剖面上相对高起的部分,在枯水期常露出水面,在河口区露出水面又称沙咀。在

8、弯曲的河道里,横向环流的作用会使凹岸受冲刷形成深槽,被蚀下的物质由底流搬运至凸岸,堆积成边滩。边滩被水流切割,可以形成心滩;心滩受淤积与岸相连,也可变成边滩。)三角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准平原:一个地区的地面在经长期的侵蚀和剥蚀之后,所形成的起伏和缓,但还保留一些孤立残丘的近似平原的地貌。夷平原:河流袭夺:由于溯源侵蚀,一条河流将另一条河流上游的水截夺过来。在二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

9、间最易发生。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复习思考题1、试说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和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条件等。1)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来源;(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如西藏东南的晚更新世冰碛物厚达100200m,成为当地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4)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

10、,导致泥石流形成,1950年西藏察隅8.5级地震诱发山崩滑坡而形成巨大的泥石流。2)泥石流水体补给源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3)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根据西藏150条泥石流沟统计结果,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比降为1030%,只有少数泥石流的沟谷比降较小,仅为3.8%。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的沟谷比降,上游大都大于35%。泥石流的形成不仅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还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都可使山体进一步失去稳定,雨季时可能促使泥石流的发生。2、简述泥石流形成危害及如何治理危害:(1)破坏土地资源,吞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2)削弱地力,加剧

11、干旱发展(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治理:(1)工程措施 泥石流治理的工程措施可简单概括为“稳、拦、排”。 稳。在主沟上游及支沟上建谷防群,防止沟道下切,稳定沟岸,减少固体物质来源 拦。在主沟中游建泥石流拦沙坝,拦截泥沙和漂木,削减泥石流规模和容重。堆积在拦沙坝上游的泥沙还可以反压坡脚,起到稳定坡岸作用。 排。在沟道下游或堆积扇上建泥石流排导槽,将泥石流排泄到指定地点,防止保护对象造受泥石流破坏。 在泥石流沟治理中,根据治理目标,可采取一种措施或多种措施综合运用。工程措施见效快,但投

12、资大,并有一定的运行年限限制。 (2)生物措施 泥石流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指保护、恢复森林植被和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进而抑制泥石流活动。大多数泥石流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单纯采用生物措施难以见效,必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对泥石流沟实行严格的封禁,禁止在流域内开荒种地、放牧、采石、采矿等一切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和山体失稳的各种人类活动。 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如在流域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中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下游营造各种防护林。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如陡坡退耕还林,坡该梯,不

13、稳定的山体上水田改为旱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3、泥石流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一)按泥石流成因分类 人们往往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泥石流形成条件,来命名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在我国,科学工作者将泥石流划分为冰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两大成因类型。另外,还有一类共生型泥石流。 冰川型泥石流:是指分布在高山冰川积雪盘踞的山区,其形成、发展与冰川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类泥石流。它们是在冰川的前进与后退、冰雪的积累与消融,以及与此相伴生的冰崩、雪崩、冰碛湖溃决等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又可分为冰雪消融型、冰雪消融及降雨混合型、冰崩雪崩型及冰湖溃决型等亚类。 降雨型泥石流:是指在非冰川地区,以降雨为水体来源,以不同

14、的松散堆积物为固体物质补给来源的一类泥石流。根据降雨方式的不同,降雨型泥石流又分为暴雨型、台风雨型和降雨型三个亚类。 共生型泥石流:这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根据共生作用的方式,它们包括了滑坡型泥石流、山崩型泥石流、湖岸溃决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和火山型泥石流等亚类。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工程活动而形成的泥石流,称为“人类泥石流”,也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型泥石流。 (二)按泥石流体的物质组成分类 泥石流:这是由浆体和石块共同组成的特殊流体,固体成分从粒径小于0.005毫米的粘土粉砂到几米至1020米的大漂砾。它的级配范围之大是其它类型的夹沙水流所无法比拟的。这类泥石流在我国山区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对山区

15、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危害十分严重 。 泥流:是指发育在我国黄土高源地区,以细粒泥石流为主要固体成分的泥质流。泥流中粘粒含量大于石质山区的泥石流,粘粒重量比可达15%以上。泥流含多少量碎石、岩屑,粘度大,呈稠泥状,结构比泥石流更为明显。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干流和支流中的泥沙,大多来自这些泥流沟。 水石流:是指发育在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砾岩或部分花岗岩山区,由水和粗砂、砾石、大漂砾组成的特殊流体,粘粒含量小于泥石流和泥流。水石流的性质和形成,类似山洪。 (三)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类 粘性泥石流:指呈层流状态,固体和液体物质作整体运动,无垂直交换的高容重(1.62.3吨/立方米)浓稠浆体。承浮和托悬力大,能使比重大于浆体的巨大石块或漂砾呈悬移状(在特殊情况下,人体也可被托浮悬移,1939年7月四川汉源流沙河泥石流,将一位老太婆浮运1.3公里),有时滚动,流体阵性明显,有堵塞、断流和浪头现象;流体直进性强,转向性弱、遇弯道爬高明显,沿程渗漏不明显。沉积后呈舌状堆积,剖面中一次沉积物的层次不明显,但各层之间层次分明;沉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