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3520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 息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设 计 报 告设计题目: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名 称: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 班 级: 1002 姓 名: 学 号: 设计时间: 至 指导教师: 评 语: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目 录一.引言3二.设计目的3三.原理说明3四. 硬件设计6五. 设计原理8六. 程序编译91. 输出方波的子程序92. 输出三角波子程序103. 输出锯齿波子程序114. 输出正弦波子程序125. 输出梯形波子程序12七.调试方法与结果14八.心得体会14一引言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

2、。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锯齿波、三角波、梯形波等,因而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宇航等领域。本次课程设计使用的8086和DAC0832构成的发生器可产生三角波,波形的周期可用程序改变,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极性输出或双极性输出,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此设计给出了源代码,通过仿真测试,其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二.

3、设计目的1、掌握DAC0832与PC机的接口方法。2、掌握D/A转换应用程序设计方法。三.原理说明1.知识简介: DAC0832当今世界在以电子信是8位分辨率的D/A转换集成芯片,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这个系列的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等优点,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类D/A转换器由8位输入锁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电路及转换控制电路构成。2.DAC0832的引脚及功能:DAC0832是8分辨率的D/A转换集成芯片。与微处理器兼容。这个DA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等优点。由8位输入锁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电路及转换控制电

4、路构成。3.应用特性:DAC0832是微处理器兼容型D/A转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微处理器的控制能力实现对D/A转换的控制。这种芯片有许多控制引脚,可以和微处理器控制线相连,接受微处理器的控制,如ILE、/CS、/WR1、/WR2、/XFER端。有两级锁存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多通道D/A的同步转换输出。DAC0832内部无参考电压源;须外接参考电压源。DAC0832为电流输入型D/A转换器,要获得模拟电压输出时,需要外加转换电路。DAC0832的引脚图及逻辑结构如下图: DAC0832结构框图及引脚排列4.各引脚功能说明:D0D7:8位数据输入线,TTL电平,有效时间应大于90ns(否则锁存器的数据

5、会出错); ILE:数据锁存允许控制信号输入线,高电平有效; CS:片选信号输入线(选通数据锁存器),低电平有效; WR1:数据锁存器写选通输入线,负脉冲(脉宽应大于500ns)有效。由ILE、CS、WR1的逻辑组合产生LE1,当LE1为高电平时,数据锁存器状态随输入数据线变换,LE1的负跳变时将输入数据锁存; XFER:数据传输控制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负脉冲(脉宽应大于500ns)有效; WR2:DAC寄存器选通输入线,负脉冲(脉宽应大于500ns)有效。由WR2、XFER的逻辑组合产生LE2,当LE2为高电平时,DAC寄存器的输出随寄存器的输入而变化,LE2的负跳变时将数据锁存器的内容

6、打入DAC寄存器并开始D/A转换。 IOUT1:电流输出端1,其值随DAC寄存器的内容线性变化; IOUT2:电流输出端2,其值与IOUT1值之和为一常数; Rfb:反馈信号输入线,改变Rfb端外接电阻值可调整转换满量程精度; Vcc:电源输入端,Vcc的范围为+5V+15V; VREF:基准电压输入线,VREF的范围为-10V+10V; AGND:模拟信号地 DGND:数字信号地5.DAC0832三种数据输入方式: (1)双缓冲方式:即数据经过双重缓冲后再送入DA转换电路,执行两次写操作才能完成一次DA转换。这种方式可在DA转换的同时,进行下一个数据的输入,可提高转换速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

7、方式特别适用于要求同时输出多个模拟量的场合。此时,要用多片DAC0832组成模拟输出系统,每片对应一个模拟量。 (2)单缓冲方式:不需要多个模拟量同时输出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此时两个寄存器之一处于直通状态,输入数据只经过一级缓冲送入DA转换电路。这种方式只需执行一次写操作,即可完成DA转换。 (3)直通方式:此时两个寄存器均处于直通状态,因此要将、和端都接数字地,ILE接高电平,使LE1、LE2均为高电平,致使两个锁存寄存器同时处于放行直通状态,数据直接送入DA转换电路进行DA转换。这种方式可用于一些不采用微机的控制系统中或其他不须0832缓冲数据的情况。四.硬件设计1.8086(8088)C

8、PU 引脚图(如图1): 图12.DAC0832(D/A转换器)D/A0832是8位并行输出电流型D/A转换器,其主要参数:转换时间1us,满量程误差土1LSB,参考电压10V+10V,供电电压+5V+15V,输入逻辑电平与TTL兼容。引脚图(如图2): 图23.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有三个输入输出端口,即A口、B口和C口,对应于引脚PA7PA0、PB7PB0和PC7PC0。其内部还有一个控制寄存器,即控制口。通常A口、B口作为输入输出的数据端口。C口作为控制或状态信息的端口,它在方式字的控制下,可以分成4位的端口,每个端口包含一个4位锁存器。它们分别与端口AB

9、配合使用,可以用作控制信号输出或作为状态信号输入。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工作方式说明: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适用于三个端口中的任何一个。每一个端口都可以用作输入或输出。输出可被锁存,输入不能锁存。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这时A口或B口的8位外设线用作输入或输出,C口的4条线中三条用作数据传输的联络信号和中断请求信号。方式2:双向总线方式。只有A口具备双向总线方式,8位外设线用作输入或输出,此时C口的5条线用作通讯联络信号和中断请求信号。引脚图(如图3): 图34.8284在8086CPU内部没有有时时钟发生器,当组成微型机系统时,所需的时钟信号由外部时钟发生器提供。 8284是专门

10、为8086设计的时钟发生器/驱动器。在8284中,不仅有时钟信号发生器,还有复位信号RESET和 准备好信号READY产生电路,这些电路分别向8086系统提供时钟信号CLK,复位信号RESET和准备好信号READY ,还可向外界提供晶振信号OSC以及外围芯片所需的时钟信号PCLK。引脚图(如图4):图4五.设计原理D/A转换器产生各种波形的原理:利用D/A转换器输出的模拟量与输入数字量成正比关系这一特点,将D/A转换器作为微机输出接口,CPU通过程序向D/A转换器输出随时间呈现不同变化规律的数字量,则D/A转换器就可输出各种各样的模拟量,如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等。8255A实现波形切换

11、的原理:从8255A的B口读入外接开关的信号,CPU读入不同信号值,从而执行不同的代码,向D/A转换器传送不同的数据,控制D/A转换器输出锯齿波、三角波、方波、正弦波和梯形波。DAC0832采用双缓冲数据输入方式。数据要经过两级锁存后才送入D/A转换器。数据写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把待转换的数据写入输入寄存器,第二次再对DAC寄存器进行一次写操作。延迟作用:方便观察到输出各种波形高低电平时,信号灯发光和熄灭的情况。a.实验电路图:六.程序编译1.输出方波的子程序(一)编程思路:a.设置8255A的工作方式 b.启动DAC0832转换器 c.写初值,延时 d.取反,延时 e.返回(二)编译子程序:

12、MODEL SMALLSTACK 200HCODESTART: MOV DX,213H ;8255A控制口地址 MOV AL,82H OUT DX,AL MOV DX,200H ;DAC0832的地址AGAIN: MOV AL,00H OUT DX,AL ;输出方波为“0” CALL DELAY ;f方波宽度 MOV AL,0FFH OUT DX,AL ;输出方波为“1” CALL DELAY ;方波宽度 JMP AGAINDELAY: MOV CX,0ffffH; LOOP $ RET END start2.输出三角波子程序(一)编程思路:a.设置8255A的工作方式 b.启动DAC0832转换器 c.写初值,延时 d.初值加1,返回 e.取反,延时 f.取反值减1,返回 g.循环 (二)编译子程序:MODEL SMALLSTACK 200HCODESTART: MOV DX,213H ;8255A控制口地址 MOV AL,82H OUT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