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体分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351699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体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文体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文体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文体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文体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体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体分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体分类一 现代文体分类的背景二 现代文体的发展路径三 现代文体分类的原则四 现代文体分类现状及主要分类法五 现代文体演变的历史鸟瞰一 现代文体分类的背景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起论文一场深刻的文化科学变革,“五四”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发展给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一时代特 点,要求把白话定为国语,要求语与文的合一。许多旧的文章形式很快被新的文 章形式所代替,现代文体迅速发展。二 现代文体的发展路径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 第一个十年(创立期)19171927 年1 1)诗“五四”运动所激发的时代情感推动诗体进一步地解放,新诗创作如潮如涌, 这其中,郭沫若受美国诗人惠

2、特曼的影响,于1917 年 9 月开始发表后来收入女 神中的自由体诗,以浪漫主义摧枯拉朽的气势,为奠定新诗体的历史地位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同年 10年,胡适发表了谈新诗一文,指出,新诗的“语言 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不拘格律的”。这一原则为当时绝大多数新诗人 所共同遵循。因此,可以说,谈新诗的发表标志着新诗形式审美规范的初步 确立。这一时期,新诗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格式:自由体、新格律体和象征体。2 )小说主要是在文体观念和文体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的。A 文体观念在文体观念上,陈独秀、鲁迅和新潮社、文学研究会的一些人,批判地继承 了梁启超的“文体功能说”,力主“小说的第一个责任,就是改良社会

3、”。(注: 志希(罗家伦)今日中国之小说界,1919 年 1 月新潮1 卷 1 号。)但他 们已不再把小说与政治改良直接地联系起来,而是普遍地看到了两者之间还有 “人性”、“人的情感”这个中介物;同时,也纠正了梁启超视小说为改良群治 的狭隘工具论,赋予了小说独立存在的价值。如鲁迅明确指出:“文艺之所以为 文艺,并不是贵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注:鲁 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第四讲,又参见陈独秀通信,1917 年新青年 3 卷 2 号。)创造社的一些人,虽然有主张小说无功利的偏颇,但他们却更鲜明 地揭示了小说之所以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原因,即在于它是“美的创造”。正是这 些更为

4、科学的认识,使“五四”小说文体功能的观念彻底与“文以载道”说划清 了界限,从而具有了现代特征,并为小说形式审美规范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前提。 因此,这一时期关于小说的时空观念、结构方式和叙述方式的认识不但更为系统、 更为深入、也更为科学,从而初步建构起一个与古典小说迥异的现代小说文体理 论的体系。B 文体实践伴随文体观念的更新,在外国小说的规范启示下,现代小说的文体实验也相 继开始。1918 年 5 月新青年4 卷5 号发表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拉开了现代小说诞生的帷幕。这篇小说,以崭新的文体形态使人读后感到“就譬 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到夏日的炎光里来,我由中世纪跨进了现 代”。

5、(注:参见中国现代杂文史,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7年9月版。)随 后,不但鲁迅本人的小说“一发而不可收”,而且新青年、晨报副刊、 新生活等报刊也陆续发表了汪敬熙、罗家伦、叶绍钧、杨振声、冰心等人的 白话小说。自狂人日记问世,此后出现两种主要体式(叙事和抒情)的短篇 小说,中长篇白话小说也开始出现。1921 年以后,以小说月报和创造社的刊物为主阵地,现代小说家逐渐 布成了一个强大的阵营,以两种主要类型的小说,至1927 年初步实现了现代小 说文体规范的确立。3)散文作为现代议论性散文第一个宁馨儿的杂文,萌蘖于新文化运动,但它的大面 积丰收,却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中。1918 年 4 月, 新青

6、年特辟“随感 录”栏目,专刊初级形态的杂文,每周评论、觉悟、学灯等刊物群 起响应。据有人统计,“当时有数以百计的进步报刊,多数都为杂文辟出园圃, 因而“几年间涌现出的杂文以数万计。”继杂文萌蘖之后,记叙抒情散文也如雨 后春笋,大量涌现,几乎所有的新文学作家都写过这类散文。报告文学的勃兴虽 然是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也有大量作家开始实验。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 文中曾追述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诗歌之上。”造成这种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时代的激发,但从文体本身来看, 则和新文学作家在近代散文变革成就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散文理论,重建新的散 文文体观念具有直接的关系。这

7、一时期,周作人发表了美文,王统照发表了纯散文和散文的分 类,胡梦华发表了絮语散文,鲁迅也翻译了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 这些文章全部或部分地介绍了欧美散文特别是随笔散文的理论。以此为参照,新 文学作家从两个方面初建起现代散文观念:一是文学散文观。中国古典散文观, 混淆了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的界限,是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的广义散文观, 这种情况一直到五四文学革命初期仍未得到彻底改变。但由于欧美散文的介绍, 散文终于被视为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独立文学类型,确立了散文即美文的 新观念。二是随笔散文观。英国随笔是西方近代随笔散文的典型形态,它具有强 烈的自我表现功能,结构和抒叙方式不拘一格,灵活自由

8、,语体亲切自然,如同 家常絮语。这些文体特征给予新散文家的文体意识以深刻的影响。以近代欧美散 文特别是随笔散文为参照系,彻底批判了散文的古典模式,现代散文的文体规范 便得到了初步确立。杂文和小品散文逐渐成为第一个十年现代散文的基本体式。4)现代戏剧1917 年文学革命爆发后,现代戏剧沿着近代已经开通的道路,进入了文体 规范的确立时期。鉴于近代戏剧变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一些激进的新剧倡导者们更高地举 起了以西方戏剧为参照彻底否定古典戏剧的革命旗帜。1917 年 3 月,钱玄同在 新青年3卷 1 号发表致陈独秀的信中首先发难,认为“中国之小说戏剧,与 欧洲殆不可同年而语”,“中国旧戏专重唱工,所唱

9、之文句,听者本不求甚解, 而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以动人情感”;“外国之新戏”“讲 究布景,人物登场,语言神气务求与真者酷肖,使观之者几忘为舞台扮演”。钱 玄同这些带有根本方向性的意见,得到了其他倡导者的热烈响应。1918年 6 月, 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同年 10月又出版“戏剧改良专号”。胡适、 傅斯年、欧阳予倩、周作人等人一致主张:彻底废除旧戏体式,“兴行欧洲式的 新戏一法”。欧阳予倩还就这一主张发表了更为具体的意见:“剧本文学为中国 从来所无,故须为根本的创建。其事宜多翻译外国剧本以为模范,然后试行仿制。 不必故为艰深,贵能以浅显之文学,发挥优美之理想。无论其为歌曲

10、、为科白, 均以用白话,省去骈俪之句为宜。”(注:予之戏剧改良观,1918 年 10 月 新青年5卷 4 号。)伴随着上述意见的提出,新文学作家开始大量译介外国 近现代作家的剧作和理论。继新青年刊出“易卜生专号”之后,新潮、 少年中国、小说月报和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 刊和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和时事新报副刊),以及现代第 一个戏剧月刊戏剧,都为此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据统计,从 1915 年至 1924 年,全国 28 种报刊共发表翻译剧本 81 部,涉及到 46 位外国剧作家;五四 时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泰东书局等出版的外国戏剧集共76种,剧本共 151 部。借鉴和

11、摹仿外国话剧,为现代戏剧文体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戏剧从 1919年3月胡适所作的第一部现代话剧终身大事问世后,也出 现了两种主要体式(叙事和抒情)独幕剧,多幕剧也开始试作。2 第一个十年现代文体进程主要特点:首先是文体现代意识的自觉。这种自觉不只表现于文学家们高度重视文体革 新和创建的价值,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他们对诗歌、小说等文体的形式规范都力求 加以科学的界定和把握。这一点与近代多以如何加强文体宣传教育功能为归宿的 探讨迥然不同。这一时期发表的胡适的谈新诗、周作人的论小诗、郑振 铎的论散文诗、郁达夫的小说论、瞿世英的小说研究、沈雁冰的小 说研究ABC、周作人的美文等文章,都多以西方的

12、文体理论为参照系,对 文体的审美规范做了系统、科学的阐述。其次是文体实践探索的自由。第一个十年是文体从传统桎梏下解放出来,获 得自由创作机遇的时代。成仿吾表示:“我们要秉我们的天禀,自由不羁地创造 些新的形式。”(注:诗之防御战, 1923 年 5 月创造周报第 1 期。) 胡适说:“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 ”(注:谈新诗, 1919 年 10 月星 期评论双十节纪念号。)这些主张或从探索的态度,或从探索的方向,概括了 文体自由的涵义。正因此,这一时期各类现代文体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而且, 文学家们并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从自己的艺术个性出发自由创作,因此造成了许 多作品文体界线模糊,边缘文体多

13、有产生的一种青春期状态。3 第一个十年现代文体建构的主要缺点现代文体的创建不是中国文学内在机制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引进一种 全新的西方文体规范对中国传统文体进行极端式革命的情况下产生的。虽然由于 文学家大都有较深的传统文学修养,致使新文体中旧的因素仍有较深的印痕,但 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具体操作上经验的缺乏等原因,食洋不化却是这一时期文 体建构的主要缺陷,特别是在语言形态上,大量嵌入外文单词和西洋句式,几乎 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二)第二个十年(成熟期)19271937年1 某些文体亚类型的消长兴衰文体消落最突出的领域是诗歌, 1926 年前后,不满于初期白话诗过分自由 化的倾向,崛起了以新月

14、派同仁为代表的新格律体诗。几乎是同时,以李金发为 代表的初期象征体诗也出现于诗坛之侧。但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始,象征体便从诗 坛陨落。1931 年顷,盛极一时的新格律体也消匿于诗坛。与此相反,这一时期 许多文体亚类型却勃然而兴。诗歌方面有臧克家为代表的半自由体和戴望舒为代 表的新象征体。半自由体是对新格律体的反拨,它反对诗体的完全散文化,也反 对过分的整齐律,而是将二者之长加以融合(如臧克家的诗集烙印)。新象 征体继承了李金发等人善于用意象进行“暗示性抒情”的叙抒方式,但又不像李 诗那样晦涩、朦胧(如戴望舒的雨巷)。小说方面除了前一时期还处于萌蘖 状态的中长篇体式在这一时期确立并成熟外,还出现了以

15、施蛰存、穆时英和刘呐 鸥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所创建的感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散文方面最引人注目的 变化是 30 年代初期报告文学的勃兴。而戏剧文体方面同样引人注目的则是多幕 剧体制的确立和成熟。这一时期的文体消长有多方面的原因,它既同社会政治形 势与社会思潮的剧变有关;也同文体经验的积累和读者审美心理的变化有关;而 创作主体及其思维方式的更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 文体意识的全面自觉和文体规范的成熟与深化第一个十年对文体价值、功能和规范的认识主要集中于诗歌和小说,散文则 集中于杂文,至于“叙事抒情部类的理论,不象杂文的有鲁迅那样,既是创作大 师,又是理论的建立者,所以他在开创期并没有系统的介绍和阐

16、明”。(注:俞 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8 年版。)戏剧文体的研究文 章则更为鲜见。这一时期情况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在散文方面,各种有关小品 散文文体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兴盛一时,报告文学的文体研究也如异军突起,成绩 卓然。(注: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第170175 页。)戏剧文体研究虽然仍不理想,但比起前一时期则有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民 众戏剧社的一些理论家,对现代情节剧文体规范的研究,已基本上达到了系统性 和科学性的程度。(注:参见孙庆升为中国话剧的黎明而呼喊,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丛刊1986 年第 2 期。)伴随着文体意识的全面自觉,文体规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