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48381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历史大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 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它反映了商代()A居民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青铜器B青铜器完全属于祭器C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水平 D民营手工业异常发达2董仲舒认为,天人在形体结构上是一致的,在思想和道德意识上是一致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这一思想体系()A凸显天人感应的科学性 B沿袭了孔子的天人观C把人性和人伦关系天理化 D意在宣扬“君权神授”3唐代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亲自策问贡士于洛

2、城殿,以后不常进行。宋太祖赵匡胤诏令恢复唐代的殿试。宋太祖的这一做法()A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B是封建选官制度发展的必然C有助于加强北宋的中央集权 D造成了宋代冗官、冗费的现象4“镰刀、风车、筒车普遍使用;粮食作物品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经济作物生产出现了地域性社会分工,桑蚕区、产棉区、产茶区、产蔗区、果树种植区和油料种植区等都开始出现。”这反映了()A商周时期农业经济的繁荣 B唐代江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C两宋时期中原农业的进步 D明代传统农业有了突破性发展5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

3、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6下面是清朝光绪、宣统年间财政收入一览表,据此可知()时间税入总额(两)光绪二十年(1894年)81 033 540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01 560 000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4 920 000宣统元年(1909年)263 219 000A.清末“新政”中奖励实业小有成就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控制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 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7.右图为1957年廖冰兄教授在漫画月刊上发表的漫画,

4、但它被人民日报批为“反党毒草”。这体现出()A国家希望文艺能配合经济建设的高潮B中共中央要纠正文艺脱离实际的现象C党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D文艺政策具有和风细雨治病救人的特点8“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据此判断,当时我国在经济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政企分开,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9在雅典人看来,在由平等人民组成的城邦中,一人高高凌驾于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如果某行政官权势太大,就

5、可能危害国家,公民就在每年举行一次的秘密投票中把他驱逐出境。这体现的雅典民主的特点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C平民政体 D法律至上10全国政府与构成单位政府并不是核心与边缘、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同权力、职能范围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这最适合于评价()A美国的联邦制 B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法国的共和制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1“只有将苏联的军事力量达到并保持与美国的平等,随时保持警惕并采取进攻态势,才能确保国家安全的坚不可摧,并使苏联在世界上拥有更大影响。”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12学者徐松岩指出,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

6、,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主要得益于()A政治多极化的影响 B区域集团化的推动C贸易自由化的促进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题含选考题,52分。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已有保护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它们的意识。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今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

7、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他认为,政府应当把山林川泽管起来,“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仲主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他提出,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按照规定的季节开放,有计划地利用。他说,“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体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使之正常增殖的思想认识。摘编自环境保护的历史沿革材料二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这次会议

8、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强调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宣言还向全世界呼吁:“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在利用知识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宣言规定的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方面所应采用的共同观点和共同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法的重要根据和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人类环境宣言保护与改善环境的思想。(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不同时期环境保护思想产生

9、的社会背景及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怎样看待清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十年。有一种看法认为,如果让清朝政府继续存在下去,稳步地、有序地进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将会来得更快些,受到的损害也会更小些;革命只会对社会造成破坏,把事情搞糟。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对已经腐烂到如此程度,只在苟延残喘的清朝统治集团,还指望它能轰轰烈烈做出一番大事业,稳定地、有秩序地推进改革,使中国的现代化来得更快些,不说是痴人说梦,至少也是缘木求鱼。摘编自金冲及清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十年依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就晚清最后十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15

10、、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宋孝宗赵昚(11621194年在位)是南宋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强调“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并对为此失职官员给予降官以示惩罚,“是以年谷屡登,民无菜色”。诏令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禁止预催赋税,违者劾奏, 以致“民力少宽”。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楮(会子)未至于滞(指民众不信任而难于流通)也,而已虑其滞,不复增印,民间艰得,自然贵重而楮币通矣。”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学术政策,统治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

11、的文人学者,所谓“诸儒彬彬辈出”。宋孝宗在位期间,宋朝进入到一个相对兴盛时期,史称“孝宗中兴”。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宗中兴”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孝宗措施的影响。(7分)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欧洲人

12、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摘编自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之战与凡尔登战役的性质有什么不同。(7分) (2)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带着决定性的”,“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8分)1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有“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

13、大臣所难以伦比的。摘编自关婷玉中国古代“纪检监察体制”趣谈材料二魏征可称为臣僚中直谏者的一个榜样。古来帝王皆欲国祚长久,唐太宗当然也不例外。魏征认为要使王朝长治久安,关键在帝王身上。每遇太宗处事不当,就朝夕进谏,提醒他应该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善始慎终,使社稷永安,直到太宗觉悟,方才罢休。唐太宗不但接受了这些谏议,而且一再地褒奖魏征,而魏征的回答是:“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唐太宗的主动倡导和魏征的积极响应,促进了贞观时期谏风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又正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之一。摘编自徐明德唐太宗与魏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4、,分析魏征成为“臣僚中直谏者的一个榜样”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魏征等谏臣的历史作用。(6分)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二)1解析:选C。商代属于我国的青铜时代,官营的青铜铸造业异常发达,但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青铜器并未被普遍使用,排除A、D两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青铜器并不完全用于祭祀,排除B项。答案为C项。2解析:选D。题目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三个不同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意在宣扬“君权神授”思想。故答案为D项。3解析:选C。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殿试制度的形成。殿试对加强中央集权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封建社会选官制

15、度发展的必然,排除B项,答案为C;D项和这种考试制度的变化无必然联系。4解析:选D。“镰刀、风车、筒车普遍使用”说明材料所述现象出现于唐代以后;“经济作物生产出现了地域性社会分工”是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商品化的结果。故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答案为D项。5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和史料信息可知,郭嵩焘评价的是以“商贾”“造船、制器”为标志的洋务运动,结合其核心观点“将谓造船、制器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可知,他认为洋务运动是片面的,应该更多地关注西方的“政教”,不能舍本逐末,故答案为B。6解析:选A。从表中时间信息分析可知,18941909年中国正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期;从财政收入的趋势看,1909年的财政收入是1894年的三倍多,这表明经济发展较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