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41083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里仁翁)美学专项训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昆明里仁文学讲堂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为自考服务,传递资讯,提供免费而真诚的服务。我们将努力地搜集和整理自考复习资料,及时发布到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QQ:54987020 qq群:507494 教育信息:普通话培训,教师资格证培训,中文自考培训,低价发表论文。咨询电话:美学题型专项总结里仁翁 整理名词解释 、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

2、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

3、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

4、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

5、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

6、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9、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1、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

7、博大的感性形态. 23、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24、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25、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2、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7、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

8、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28、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29、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发展,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性的笑。0、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

9、,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3、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32、“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33、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3、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

10、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5、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3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37、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3、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

11、思维表象的过程。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所谓“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说的正是这种现象。40、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我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方法也与此相关。 1、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12、 42、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4、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4、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4、审美距离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46、游戏说首先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

13、善的.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启迪不同于游戏,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47、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48、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

14、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表现说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0、有意味的形式说-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

15、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列进一步,但它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脱离人类社会历史,陷入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1、符号说-由美国的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列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2、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53、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4、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