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不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33992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远离不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孩子远离不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孩子远离不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孩子远离不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孩子远离不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孩子远离不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远离不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远离“不会”当今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们 帮孩子做所有事情,孩子的一切需求全部满足,使得他们依 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自理能力差,遇到困难时总是说:“老 师,我不会。”小班孩子在家中大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没有养成自己用餐、如厕、穿脱简单衣服等基本习惯。有的 幼儿集体表演节目时很自信,而一旦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件简 单的任务,就显得不知所措、不自信。活动中,我看到有位 小朋友一个人坐在旁边,上前问她你怎么不去玩啊?她说:“老师,我不会玩,不会搭积木。”只有老师带她一起玩, 她才融入其他宝宝的活动中。艺术绘画活动中,当我讲解完 画作要求后,宝宝们都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了,只有她

2、拿着 笔不动,上去询问,总说:“老师,我不会画,你来帮我画 吧。”有几次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她怎么握笔、怎么涂色。这 种情况不仅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给孩子将来学习、生 活、处事带来极大影响。一、现状为什么幼儿会说”不会”?种种现象表明如今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方式。首先,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要过得比自己好,于是对孩子倍加疼爱。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家务劳动都被家长包办 代替,致使孩子养成独立性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 个性品质。有些孩子到了小班下学期还会穿反鞋子,不愿意 自己吃饭需要老师喂等。其次,不当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

3、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 导致孩子对家长不信任, 家长也丧失威信,这对开展家庭教育及孩子健康发展都是极 为不利的。另外,家长不适当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孩 子吃饭掉米粒,家长一味惩罚,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家长让 孩子做事情,孩子就说“我不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 反而慢慢养成恶习。最后,错误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还小, 什么都不懂,不管也没什么,以为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有 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 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 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不良发展将不可避 免,二、措施如何让幼儿远离

4、“不会”?必须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宋庆龄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影响。”家长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孩子,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对你笑;你对他好,他对你好!”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孩子做好表率。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 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挑精拣 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好习惯在 受感染、被熏陶中潜移默化形成,远离不会、不能,对于善 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受益匪浅。第二,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验告诉我

5、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 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 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刚开始幼儿入园时,我们会帮 助孩子,现在,我们都要求孩子早晨自己进教室,自己穿脱 衣裤、鞋子、扣纽扣,帮助老师做事情。其实在家里,家长 也可以让孩子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拿一些简单的 东西。有时家长们不要表现得太能干,老话说得好“懒惰母 亲,勤快儿”,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机会,让他们自 己动手。第三,教育要坚持、一致。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 天就可以养成的,需要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

6、程。 如有的幼儿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家长 们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习惯,并多次重复训练, 使孩子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就能自觉、及时将玩具放回去的好 习惯。在家庭中要建立合理作息制度和必要规则,如规定孩 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 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 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冷处 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 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朝令夕改则难以如意。现 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我们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 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

7、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不同人面前 说不同话、做不同事的坏习惯。例如父母要孩子每天上幼儿 园,可是没时间无法接送,奶奶到了下雨天不愿意送孩子, 最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别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他却到了幼儿园就哭。这样下去,孩子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 惯?因此,家庭中,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 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应私下沟通,取 得一致意见。第四,鼓励、支持幼儿。有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太调皮、 不听话,经常惹是生非,在家中经常打骂。这位家长的苦恼 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也应改变自己的态度,打骂解决 不了问题。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

8、人 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到指责,孩子会产生逆 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打骂,更会激起孩子 的不良情绪。有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有想改正的愿 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力气。所以家 长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及时改变的行为给予鼓 励、支持,再加以耐心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行为就 会逐渐养成,不会就慢慢变成会。例如孩子自己脱衣服了, 我们不要单一地说“你真棒”,应该说:“今天自己脱衣服, 还放好了,我很开心。”如果孩子因为自己脱衣服打翻了一 杯水,家长不要立马一顿批评, 应该理解情况,不仅看结果, 更要看过程。第五,家园合作,共育孩子。家庭是人最早接受

9、习惯培 养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 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 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多与幼儿园联系,及时反 馈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幼 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迁就 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 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 改起来远比塑造难。 因此,家庭应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相互交流、分享, 让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养成良好习惯。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行为易 于纠正。家长和老师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让幼儿在良 好环境中练习、实践、巩固,这样才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大家共同携手为孩子创设美好的明天,让孩子在良好行为习 惯中健康成长,把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 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 下,一定会有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幼儿能大胆、 自信地说:“我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