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农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337955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和农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 5 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C22C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 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 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C,降雨 量2030毫米国。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 肥。雨水:(2.19)冬

2、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本节气长江中 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C,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 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C,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 土壤墒情分为5 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 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

3、育秧,植树造林。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 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C,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 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 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清明:(4.5) 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 于踏青。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 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C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 降到 5、1 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从降雨来看,本 节气

4、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气温可达1215C。大 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 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谷雨:(4.20)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 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 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 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C。此时,正是农村准备 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C时为夏季

5、的标准对照。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 入夏季。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 本没有夏季。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此时,长江中 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C,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春花作物进入黄熟 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 准备。小满:(5.20)“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 称小满。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此时,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C,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 气相比降雨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

6、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 抢晴收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 其重要。芒种:(6.5) 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 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民间还 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 “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 “麦熟一晌,龙口 夺粮”。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C,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 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夏至:(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北京白天有 18 小时。 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

7、,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 过10C。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C。要不失时机加 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小暑(7.7)“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7 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 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日平均气温 2831C,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 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 抗旱两不误。大暑:(7.22)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从降 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 热少

8、雨。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 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气温2731C,是全年最高的时段。喜温作物, 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立秋:(8.7) 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 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 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日平均气温2927C, 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 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 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处暑:(8.23)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

9、,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C ;冷暖空气又开始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 关键时期。白露:(9.7)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 一夜” 。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 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C以下,此时长江中下 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 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秋分:(9.23)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气候学的角度分 析,秋分以后,北方冷

10、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 凉。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我国东北、新疆等 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 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 好播种前的准备。寒露:(10.8)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C,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寒露节气 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霜降:(10.23) 从黄河流域看,初霜

11、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 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 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此时,长江中游地区 日平均气温1416C,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 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立冬:(11.7)黄河中下游开始结冰的日期是1 1月1 1 1日,与立冬是一致的, 但在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 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在广州至南宁北回归线附近冬无几日;海南省长夏 无冬。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C, 降

12、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晒。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小雪:(11.22) 由于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河流域在小雪节 气,一般开始下雪。就全国而言,长江流域平均情况2月中下旬降雪;东北地区 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终年不见雪的。此 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C,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 暖越冬工作。大雪:(12.7) 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 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C,降雪(雨)量1020 毫米。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冬至:(12.22

13、) 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 背移,白昼渐长。 “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 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C,降雪(雨) 量1030 毫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小寒:(1.6) 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 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 化规律。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 温13C,江北0C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大寒:(1.21) 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

14、往后便是“水 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C,降雪(雨)量1030 毫米。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 塘。立春:立春俗称“打春” 。前一天叫“迎春” ,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 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 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 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 之到来,

15、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 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 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 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 则兆灾。有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 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立 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 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 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

16、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 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 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 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农 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 “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 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