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马克和磺胺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332865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马克和磺胺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马克和磺胺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马克和磺胺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马克和磺胺药1932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克拉尔合成了染料2,4 -二氨基偶氮苯-4-磺酰胺,以百 浪多息为商品名在市场上销售。当时,G 多马克(Gerhard Domagk)正担任法本公司细 菌学实验室主任。他试着将这种染料注入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的老鼠体内,以检测它的抗菌 性。结果显示,该物质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且没有副作用。同年11月,多马克六岁的女儿 希尔德加德被链球菌污染的针刺到而受到感染。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起作用,感染很快 发展为败血症,小女孩生命垂危,命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父亲的多马克决定孤注一 掷。他亲自给女儿注射了大剂量的百浪多息,然后祈祷奇迹的出现。奇迹真的出现了,希尔

2、 德加德神奇般地恢复了健康。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用一剂针缓解了痛苦,阻止了死亡。 1935年2月,多马克将他的发表公诸于众。百浪多息摇身一变,从染料一跃而为救命的处 方药。此后,全球所有大制药公司都致力于百浪多息的生产。1935年末,法国人J 特雷福埃尔和T 特雷福埃尔夫妇在研究中发现,百浪多息在 试管中并不能杀死链球菌。他们猜想,百浪多浪并非真正的抗菌物质,真正的抗菌物质应是 百浪多息在人体内代谢后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猜想,他们要找的物质是对氨 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对氨基苯甲酸是细胞合成必要物质,磺胺的分子结构类似于它,但 却没有同样的功能,所以磺胺在人体内能干扰细菌的生长,并

3、最终达到治疗的作用。一直以 来,磺胺在染料工业上大量生产,但从未被研究过抗菌性。特雷福埃尔夫妇的研究为磺胺类 抗菌药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磺胺被推向市场时是以粉末、片剂或胶囊的形式出现。显然,已有的剂型不利于儿童服 用。1937年,美国田纳西州麻森吉尔公司决定研发磺胺糖浆剂以填补市场空缺。公司把任 务委派给了公司首席化学家HC沃特金斯(Harold C. Wotkins)。经试验,沃特金斯发现磺 胺易溶于二甘醇,一种无色、无臭、有辛辣甜味的粘稠液体。他把磺胺溶于二甘醇,然后和 覆盘子调料混合在一起制成糖浆剂。未经严格的毒性和临床试验,公司便把该药推向市场, 而市场的反应也很好,称其为“万灵药

4、”。但是,没过多久可怕的后果发生了,该药引起了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并最终造成了 107人死亡,其中多数为儿童,史称“磺胺酗剂事件”。 最后查明,二甘醇对人类及动物均具毒性,如摄取过量可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者可引致死 亡。这一事件促使美国国会在1938年通过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法案赋予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质量监管方面更大的 权力,大幅提高了制药公司在药物安全方面需承担的责任。美国后来没有出现反应停悲剧要 归功于此法案。在确认了磺胺的抗菌活性之后,全球医药研究人员都投入到磺胺衍生物的开发中来。在 十年之内有超过5000个类似物被合成,其中包括磺胺嘧啶和磺胺毗啶,它们在二次世界大 战中被广泛使用,挽救了众多的伤员。二战由德国发动的,拯救伤员的关键药物也是德国最 先发现,杀人、救人都是它,历史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多马克由于发现百浪多息的抗菌作用而获得了 1939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但希 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禁止德国人接受诺贝尔奖,并把多马克投入监狱,直到他在教育部准备的 拒绝获奖信上签字后才释放他出狱。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1945年9月2日战争结 束,1947年多马克访问斯德哥尔摩并接受了诺贝尔奖奖章。距离获得诺奖,时光已流逝了 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