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33231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第1篇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读fu。)2词类活用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3古今异义(1)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3)期日中(古义:约定。今义:日期。)4一词多义不: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u。)日中不至(没有。)5重点词语(1)去后乃至(乃:才。至:到。)(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3)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5)相委而去(而:表示修饰。)(6)下车引之(引:

2、拉。)二、主题思想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三、人物形象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有胆识,爱憎分明,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第2篇论语十二章一、文学(文体)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uy)(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3、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指“优点,长处”)3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

4、(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4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动词,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可是,却。)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七十而从心所欲(连词,表承接。)不义而富且贵(连词,表承接。)(4)其:仁在其中矣(代词,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

5、,他人。)(5)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优点,长处。)(6)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对。)5重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习:复习,温习。)(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5)不逾矩(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8)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10)曲肱

6、而枕之(肱:胳膊。)(11)博学而笃志(博:广泛。)(笃:忠实,坚守。)(12)逝者如斯夫(斯:这,指河水。)(13)六十而耳顺(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15)不舍昼夜(舍:舍弃。)(16)三十而立(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17)切问而近思(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6成语积累示例: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择善而从;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笃志;饭疏饮水等。三、特殊句式1省略句(1)可以(之)为师矣。(“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温故而知新”的人。)(2)人不知(之)而不愠(

7、“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自己。)2判断句贤哉,回也!(“也”表判断)四、主要内容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谈学习态度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

8、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谈珍惜时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理解默写1(2015,宿迁)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开篇引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思想家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日本各界三千多位友好人士的到来表示欢迎。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2015,海南)与人交往,应善于取舍别人的优缺点,将别人视为自己的“镜子”,随时“正衣冠”。正如论语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2015,烟台)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

9、语十二章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孔子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3篇虽有嘉肴一、文学(文体)常识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10、,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兑命曰(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词类活用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3古今异义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4一词多义(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2)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xio,教)5重点词语(1)虽有嘉肴(嘉:美、好)

11、(肴:用鱼、肉做的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弗:不。)(食:吃。)(3)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5)教然后知困(困:不通,理解不了。)(6)然后能自反也(反:反省。)(7)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6成语积累教学相长三、主题思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四、理解默写1本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2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一句是: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文中指出进行实践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空头

12、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结论。4文中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的一句是:故曰:教学相长也。第4篇河中石兽一、文学(文体)常识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求之下流,固颠(通“癫”,疯狂。)2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3古今异义(1)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

13、学科,物理学。)(3)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4)是非木杮(古义:代词,此,这。今义:表示判断。)(5)但知其一(古义:只,仅仅。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6)求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7)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8)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4一词多义(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2)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14、)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兽)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助词,的)(3)如:如是再啮(像)如其言(按照)5重点词语(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3)竟不可得(竟:终于,到底。)(4)曳铁钯(曳:拖着。)(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岂能:怎么能。)(7)湮于沙上(湮:埋没。)(8)石必倒掷坎穴中(坎穴:坑洞。)(9)如是再啮(啮:侵蚀,冲刷。)(10)然则天下之事(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1)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欤:句末语气助词,吗。)(12)固颠(固:本来。)(13)是非木杮(木杮:削下的木片。)(14)二石兽并沉焉(焉:兼词,于此,在那里。)三、特殊句式1省略句(1)棹数小舟。(省略主语“僧”。)(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寺中”前省略介词“于”。)2倒装句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水中求石兽”。)3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四、主题思想这则故事用和尚、道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