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30892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0年2月1日在XX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李志刚 一、“十一五”和02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判、克难攻坚、开拓奋进,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2年比22X年地区生产总值翻1.1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财政收入翻1.23番,工业增加值翻1.4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翻182番,旅游总收入翻1.54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9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番,进出口总额翻1.03番,实

2、际利用外资翻2.30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翻.37和1.40番;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地区“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等荣誉。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千亿元和百亿元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20X年的52.3亿元增加到202X年的163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由161亿元增加到11.08亿元,年均增长

3、18.%。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778亿元,年均增长5%。三次产业结构由.4: .5: 0.1调整为18.3:.3: 3.4。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0亿元、增加值突破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粮食稳定增长,水果、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区前列。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加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5.67亿元提高到271亿元,年均增长19.4%;完成技改投资5296亿元,年均增长07%;食品饮料、机械电器产业超百亿元,新增工业上市企业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家,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超过50%。以旅游业为龙头的

4、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累计接待游客86010万人次,年均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59.74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50.9亿元增加到136759亿元,年均增长20.9%。12县完成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由64.3%、1.8%、2%上升为7.8%、4%、78.5%,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建设重大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开工建设了一批事关桂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启动建设贵广高速铁路(桂林段)

5、、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桂林段);建设高速公路8条,通车总里程349公里;完成4e级标准机场跑道扩建工程;实现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油路目标;完成南洲大桥、穿山桥、雉山桥、东二环路、中隐路等一批城市路桥改扩建工程。永福电厂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完成电网改造投资3.75亿元,新增发电能力4.1亿千瓦时。完成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平乐巴江口水利枢纽设施投入使用,X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顺利推进。过去的五年,是统筹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深入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城镇化率达39。临桂XX县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创业大厦、“一院两馆”、中央公园、X

6、X县区路网等一批重点项目。老城疏解提升成效显著,以“三桥十路”和“12”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完成6公里城市道路211栋临街楼宇立面整治改造。XX县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县城改造、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特色鲜明的桂北城镇群初步形成。拓展深化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0.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惠及农户.40万户297万人;完成2户以上自然村(屯)新农村规划编制1.06万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54个;完成7021个自然村(屯)道路硬化工程,实现00%行政村通公路。累计投入资金3.5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4个,解决

7、4.万人温饱问题,8万人稳定脱贫,26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验收。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编制完成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及12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市县人大审议。全面启动“漓江四化“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以及“两江四湖”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68.15、城市绿化覆盖率44.3%,居全区前列;可建沼气池入户率7.9%,持续位居全区第一;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本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4%,比“十五”期末提高4.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完成12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指数在

8、113个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城考”)中名列前茅。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市。12个乡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验收,阳朔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过去的五年,是推进改革开放增创新优势的五年。强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119户,搭建5个投融资平台,引进浦东发展银行等6家银行设立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XX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桂林银行,启动新型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投资审批事项10项。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农村税费、乡镇机构、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力推进“央企入桂“百企入桂”,主动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引进中国建筑

9、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大商集团、沃尔玛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桂林。累计新签市外投资项目3235个,项目总投资63.05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276.9亿元,年均增长3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0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2%;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 过去的五年,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五年。完成科研投入6.1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6倍,获自治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8项,创建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地方共建联合实验室1家,获专利授权345件。义务教育水平位居全区前列,职业教育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10、高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打造并提升“百姓大舞台”“读书月”“百姓文化大讲坛”“漓江之声”和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文化品牌;在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评比中继续位居前列;76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保持全区领先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10%、95.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2%,率先在广西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每

11、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及“扶残安居”工程41户,解决256万农民看病难、32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43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7元,年均分别增长4.1%、2.8,分别是2年的1.9倍和1.倍。 刚刚过去的2X年,是“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2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5亿元,增长3.8,是“十五”时期的141倍。在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796项,重大项目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总产值1263.44亿元,增长1

12、.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95201亿元,增长3.%;规模工业增加值3102亿元,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1亿元,增长5.1%;农业增加值20260亿元,增长4.8,湘江、资江、漓江、桂江四大流域和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5亿元,增长1.%。全年接待游客226.33万人次,增长2.8%,其中入境游客14862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增长32.6,旅游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8.52亿元,增长91%,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15倍,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实施桂林生态市建设

13、规划,科学保护漓江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城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区第一。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三定方案基本落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惠民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

14、,全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开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市“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围绕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坚持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路子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的战略定位。这是基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及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而提出的,其根本目的就是

15、实现“富民强市”。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了7项基本要求:坚持转变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坚持发挥优势,努力实现带动发展;坚持重点突破,努力实现优先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坚持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努力实现共享发展。这项基本要求,是促进我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未来5年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力争到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2X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翻一番以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3,城镇化率达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3%,科技教育发展明显加快,研发经费支出比重明显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建设明显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