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32572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个性的发展铁四局中学语文组 张帆一项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91%的家长希望孩子考大学,97%的家长希望孩子从事脑力劳动,89%的家长要求孩子考第一。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许多家长往往无视孩子间的个性差异,忽视孩子自身的特点,盲目与别人攀比,或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孩子虽然已经做了努力,但距离父母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使孩子感到自己总是失败者,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自信心降低;其次容易导致急功近利、图慕虚荣的个性;同时家长也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紧张、焦虑,为孩子的未来担忧。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家长到底该采取何种方法培养孩子的良

2、好个性呢?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水准、生活作风,都在子女的注视之中,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这对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对父母所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儿童”。父母之间的交谈方式,感情表达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我多次看到这样的镜头,父母与孩子逛街时,吃剩的水果皮随手就扔,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自然也会养成随手乱扔的不文明行为;还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

3、面就大吵大闹,一幅泼妇骂街的形象,这些都对孩子起着不良的影响。前央视主持人倪萍曾做过一则公益广告: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回家后仍然端着一盆水让婆婆洗脚,儿子看到后很受影响,也踉踉跄跄地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那四溅的水花让人感动。每次看到这则广告时,我五岁的儿子都会说:“妈妈,我也帮你洗脚。”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以律己,做好表率作用,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语言粗俗,作风懒散,态度蛮横,不求进取。当我们与他的家长见面谈话之后,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与家长在许多方面是那样的惟妙惟肖。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这种说法不无道

4、理。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注意和孩子一起成长。要让孩子高雅起来,自己要先拒绝庸俗;要让孩子生动活泼,自己不能萎靡不振;要让孩子勤奋好学,自己不能远离书籍;要让孩子积极向上,自己不能不思进取。我们要以自己的优秀高雅来引领孩子,要以自己的成功快乐来激励孩子,要以自己的真诚无私来感染孩子,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偶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其次,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一天下午,一位家长来到咨询室,孩子

5、看到办公室里电脑在开着,便动手移动鼠标。“别动”,做妈妈的一声断喝,孩子赶紧缩回了手,吃惊地看着我。我赶紧用眼光示意他可以玩,孩子的兴趣毕竟不会持久,一会他又看中了我办公桌上花瓶里的花,就伸手去拿,“别动,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调皮,你能不能安分一点。”我赶紧打断了正在上“政治课”的妈妈。妈妈接着又唠叨开了,说不知道怎样管教现在的孩子,他一天到晚都不安分,在学校老师很反感,说他在课堂上就是捣乱,老师说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建议带孩子看一看医生,所以才来求助。看到焦虑的母亲,我淡淡地笑了:“其实你的孩子很聪明,聪明的男孩大多具有好奇心,他们对什么都好奇,但由于你的制止,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把这

6、种探求欲带进了课堂。如果你今后对他少说几句:别动,我想你孩子的这些问题可能就会逐渐消失了。比如我的孩子,也是一个五岁的男孩,他也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喜欢玩游戏,一天下班他拿起我的手机就开始玩,一会他就把手机分成几块,看到他拆开了我的手机,爱人很恼火,当时就想揍孩子,毕竟手机也是二千多元买的,但我及时制止了爱人的举动,而是要爱人协助儿子一起把手机重新组装好,尽管手机的有些部件受损,但儿子的求知欲得到了保护,所以我的儿子在别人的眼中总是出色的。”家长看着我,似乎明白了我讲的道理。在这期间,孩子在我的多次引导下一直很安静地玩。母亲觉得很奇怪,答应回去以后尝试用新的方式教育孩子。许多人都容易犯下这样的

7、错误,他们因怕孩子闯祸而约束孩子,一会不准孩子动这,一会又不准孩子动那,孰不知在不经意间便扼杀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使孩子丧失了对外界的探求欲望,最终只能走着前人走过的路。第三,要善于施爱,培养子女的感恩之心。爱有神奇的魅力,它能使懦夫变得坚强,愚钝变得聪慧,孤独的孩子得到温暖,冥顽的孩子接受教化;爱是滴滴甘露,它能苏醒枯萎的心灵,爱是融融春风,它会吹开深锁的眉头,它是暖暖的艳阳,它能融化冰冻的感情,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可大部分家长却没有注意到爱的方式,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视如掌上明珠,真有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吹了的那种程度,一味

8、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任何需求,可算是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就会使子女形成懒惰、自私、任性、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等性格特征,在生活中这样问题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在咨询怎样教育孩子的案例中,有这样一个个案:妈妈自述无法理解孩子的自私行为,孩子无论要什么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会满足儿子的要求,甚至是一些无理的要求,孩子不愿乘公交车上学,我们就会给他钱让他来回打的去上学,这是很多家长都可能做不到的,但我们做到了。可孩子还是不满足,经常在家无理取闹,甚至对着我和他爸爸大声指责和喝骂。我们一天到晚累死累活都是为了这个孩子。妈妈说着说着禁不止潸然泪下。看着伤心欲绝的妈妈,我知道这又是一位不懂孩子怎样

9、教育孩子的妈妈。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关爱孩子的方式,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尽可能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懂得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能去照顾父母,协助父母,然后再引导孩子懂得奉献爱心,学会感恩,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分量的。”超过一定分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要求,家长要耐心说明,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袒

10、护,真正做到“宽有方、严有度。”第四,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尊重儿童。很多家长都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在这样一个需要创新人才的时代里,“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情用事,缺乏理智,误把鲁莽、粗暴、强制、压服、独断专横当成严格要求,使孩子备受压抑,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那么必然摧残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虽然家长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理解孩子个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

11、发展过程,才能正确评价哪些是孩子个性的优势,哪些是劣势;才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中逐步成长的,他们在犯错时,我们绝不能不问缘由就采取粗暴的批评和惩罚,而应最大限度地宽容和善待孩子,和他讲清道理,让他明白错在何处,下次能改正即可。因为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成熟起来的。失败与成功本身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必须面对的经历,关键是要引导孩子从中吸取做人做事的教训,从中感悟出解决困难战胜自我的经验,从而增强继续努力,争取成功的信念。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实验,到了第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

12、能运作的方式。”理解宽容善待孩子的前提是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尊重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特征,为孩子朝着自己所爱所想所能所长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走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独特之路。其实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其个性、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不以自己的好恶规定孩子的发展方向,不强迫孩子实现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承认孩子的人格尊严,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独立的个性来对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你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并且与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

13、子的心灵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愿和感情,才能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羚羊木雕里由于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而被父母逼着去要回木雕,那种锥心般的痛苦和难堪是每一个孩子都无法忍受的。其实,作为父母,尽管羚羊木雕值一点钱,但这种粗暴的方式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如果父母能采用理解宽容尊重的原则,我想孩子的心中决不会留下无言再见好友的心里阴影。事实上,孩子并不知道羚羊木雕很值钱,如果孩子不懂,我们又怎么能随便责怪他呢?其实,在父母强迫孩子要回木雕的过程中,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已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 之所以把本文放在教材中,很大程度上是在提醒家长要注意理解宽容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

14、五,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培养自立自主的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影响环境中,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驱使下,强迫孩子参加所谓的兴趣班,根本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整天带着孩子穿梭于各大兴趣班之间,甚至急功近利,拔描助长。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但许多家长都以孩子的安全为由,限制孩子的各种参与意识,要求孩子处处按照家长的指令去做,孩子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自立的冲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孩子要求做某事,父母应提供机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还会使他们丧失自信

15、和勇气,也会使他们感到危机和不安全。因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父母这种一厢情愿的行为,恰恰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力,这是孩子成长最珍贵的要素。孩子们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们去做。有时孩子不会做事的唯一原因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去试一试。做错了事不要紧,只要去做就好,父母应鼓励孩子自主自立。比如,孩子上学时,有的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甚至还要补上一句:“等一等,让我看你的衣服扣扣好没有?书包里是否要带的东西都带了。”诚然,孩子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上学时可能会遗忘了相关的课本与学习用具,教育孩子不要忘记携带自己要用的东西很重要,但是要想孩子养成这种良好

16、的习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亲自去做,况且偶尔忘记也是很正常的。但这不要紧,孩子在课堂上发现自己遗忘了课本和必要的文具,这次吃了亏,影响了听课,那么下次他就不会再忘记了,而且这种教训要比父母十遍的叮咛来得深刻。我就曾经被人指责不是合格的妈妈,因为在儿子一周左右的时候,一直都是姥姥在带,从来就没有走过路。放暑假后。姥姥回家了,我就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随便爬,白嫩的胳膊和小腿上全是灰尘,混着汗水,要多脏有多脏。记得一天的下午,我把儿子放在地上后,给他一堆玩具玩,自己就坐在附近看书,结果他把一个球扔到了自行车棚里,他爬过去,习惯性的伸出右手去拿却没拿到,又换左手还是够不着,他不停的想往里爬,但由于有铁栅栏堵着,进不去。他停了一会看看四周,正好有一根枯树枝,于是他拿着树枝用力一拨,球就滚了出来,当时边上有人就说我:“那有你这样的妈妈,你一伸手就能拿到,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何要这样折磨孩子。”如果我一开始就帮助儿子,儿子就失去了一次自主选择的锻炼机会。有一句立志格言说得好:“给一个人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但教一个人怎样钓鱼,他永远有吃的。”只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