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323998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堰河 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诗句分析大堰河的形象特点2、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和大堰河的特点、经历2、通过细读诗歌,分析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大堰河对 “我 ”无私的爱,以及 “我 ”对大堰河深沉复杂的感情【教学重点】分析大堰河的形象特点本诗的反复、排比、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及所在段落【教学难点】体会对比、反复、排比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上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首词和两首诗

2、了,根据这三首诗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我总结了这么几句话:沁园春 长沙是豪放青年斗志昂扬之词,雨巷是惆怅男子执着追求之诗,再别康桥是深情 海 归”惜别旧梦之诗,那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个空给大家留着,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完之后用简明的词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实际回答进行总结。意思与深情乳儿悼念乳母之诗相近即可。 诗人为何要为自己的乳母写一首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艾青和他写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的背景。作者介绍:艾青, 生于 1910年 3月 27日,他原名蒋海澄, 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 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

3、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 来就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也就是大堰河家。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 ”的。背景介绍: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 1932 年被捕入狱, 1933 年 1月 14 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 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寒雪带来的 肃杀景象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写下了大堰河 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 著名诗篇。分析人物形象:大堰河她不是

4、艾青的母亲,却胜似母亲,诗人说 “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大 堰河她既是地主儿子的乳母,也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就从这两个身份入手,分析大堰河她有什么样 的形象特点。(左边的同学分析大堰河作为乳母的形象特点,右边的同学分析大堰河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形 象特点)学生讨论。乳母:集中在 4、 5、 8、9 节( 1) 深爱乳儿:1)细心、无私:从第四节,在 之后,说明她不管多忙多累,都不会忘记照顾我”、呵护 我”2)深沉、隐忍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这种爱是深沉的,她把艾青视如己出。(误用视如己出的笑话) 提问:艾青为什么会写到大堰河做的这个梦?这个梦有什么深层的意味? 日有所思

5、夜有所梦, 每个母亲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家立业, 大堰河心里已经把艾青看做自己的 儿子,把自己当成艾青的母亲。然而这样的梦是不能对人说的,她是卑微的农民,与地主家的少爷有不能 逾越的阶级差距,所以,她只能把这份爱、这份对乳儿的祝福埋在心里。3)牵挂乳儿 第九节中,大堰河在临去世之前还轻轻呼唤着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她对艾青深深的牵挂。劳动者:集中在第 3、 7、 10 节。( 1)勤劳、乐观、坚强、易于满足 学生可能会首先找到第七节,由六个含着笑的排比句写出了大堰河劳动任务重,不论是寒冷的冬日还 是忙碌的秋季,她一直劳作不停,突出她的吃苦耐劳。提问:为什么艾青要一直强调她含着笑? 右边是一系列

6、辛苦繁重的工作,左边是含着笑,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对大堰河对生活乐观,无私奉 献自己的力量。而她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生活,因为身体中的乳汁流尽,她已不能再当乳母去 养育她的家庭,现在她在地主家做工,又找到了养家糊口的途径,再苦再累都不重要,可以养活家人就很 满足了。这就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最卑微的心愿。所以,我们的艾青也说过“苦难比幸福更美 、。2)悲惨、苦难如果有学生通过她简陋的坟茔、简单的安葬想到大堰河受尽磨难、凄惨悲凉的一生。就加以总结进入 提问。(如果没有学生注意到大堰河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不幸命运,可以提示:我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大堰河她这样勤劳、乐观的善良劳动者,最后

7、也逃脱不了被奴隶、被欺凌的命运,请同学读3、10 节,体会大堰河凄惨的一生。)提问:大堰河去世时,艾青并没有在大堰河的身边,为什么他说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从作者的角度:可能是作者的幻想,他为大堰河的悲惨命运感到不公和悲愤,他为自己不能送完乳母 最后一程感到愧疚和遗憾。从大堰河的角度:联系上一节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是带着遗憾死去的;她对不公平的人 世的不甘。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大堰河在艾青诗中的形象,那作者是如何刻画大堰河的呢?他写到了哪 些细节,用到了哪些手法?我们着重分析4、6、7、10 节。(1)在第 4 节中,艾青写了哪些细节来表现大堰河的形象特点

8、?1)厚大的手掌:辛勤劳动的结果,大堰河的呵护带给 “我 ”的心理感受 2)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贫困3)缝衣、包伤:温柔、贤惠4)抱、抚摸:温柔、关怀 艾青在大堰河家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温度的母爱,然而他回到家之后,受到的是什么待遇呢?(请学生提问: 第六节中有哪些相互矛盾的词语? (因为艾青很小就被送到大堰河家中抚养, “不熟识的妹妹 “家里的新客 ”我们可以理解,可是 “不认得的 天伦叙乐 的匾 ”我就不明白了,他如果不认识,怎么知道那 写得是 “天伦叙乐 ”呢?艾青不认得的是家里的天伦叙乐的氛围。 )艾青家与大堰河家在哪些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装饰、衣食、受爱护的程度) 你从这种对比中感受到了艾青什么样的感情?(对大堰河家深切的依恋,对新家的陌生感和不 安)2)第四节和第六节是大堰河家和艾青家的对比,第七节和第十节是大堰河生前和大堰河死后的对比。拓展升华:幸福的家庭都一样, 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大堰河只是上个世纪的农民阶级中的一员,和她一样勤劳却悲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艾青自己的保姆的悼念和同情,也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