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32182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高考历史指导练:25及答案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人教高考历史一轮指导练(25)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答案D解析墨子是借助房屋建筑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体现不出各阶层应相互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生产工具变革的要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墨子主张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各展所长,可知其主

2、张是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故D项正确。2、(2018重庆一模,2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儿子依据汉律,应论死罪,但儿子出于孝心应当无罪免刑,再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推崇伦理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中审判先是依据汉律,但最终判决依据孝心,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B项错误;“唯一”说法错误,

3、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司法审判的依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孝治天下,故D项错误。3、(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26)(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答案D解析材料只有廷议的结果,没有涉及廷议的过程,因此不能反映出朝廷议决效率的提高,故A项错误;明代皇帝要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反映出朝臣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故B项错误;明朝皇帝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改变廷议结果,因此廷议制

4、度不能确保朝廷公正法治,故C项错误;廷议属于法定的议事程序,其议决结果可能有悖于君主意愿,反映出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故D项正确。4、(2017潍坊二模,29)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D.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解析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故A项正确;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并为中国

5、社会问题指明道路的是马克思主义,故B、C项错误;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5、有学者说:“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五四运动领导者本身,主张打倒宗教,其实是要回归中国的人文精神。由于要打倒中国的传统,并没有把中国的人文精神转移作为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B.挽救民族危亡是当务之急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漠答案A解析材料“并没有把中国的人文精神精神资源”认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方向在于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挽

6、救民族危亡的紧急性,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方向是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出发而非多数国人,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国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故D项错误。6、(2017枣庄一模,3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祖国大陆对台湾不同时期的政策,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故D项错误。7、(201

7、7达州二模,33)下图白色区域是某一时期欧洲人认识世界的范围,据图可知,当时()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导者B.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分C.主要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D.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已发现美洲大陆。A项是新航路开辟前的状况,故A项错误;据图可知,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非洲,20世纪初期列强瓜分非洲,故B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以前的对外贸易路线,故与图片所指代的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已发现美洲大陆,表明当时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故D项正确。8、(201

8、8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8)从动力方面看,下图交通工具自左至右排序正确的是()A.自然力内燃机蒸汽动力B.蒸汽动力自然力内燃机C.自然力蒸汽动力内燃机D.内燃机蒸汽动力自然力答案C解析图一帆船,以自然风力作为动力,图二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蒸汽机作为动力,图三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内燃机作为动力,故A、B、D项错误,故C项正确。9、(2017江门一模,35)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初,提供的是35年的贷款,1974年6月增设了为期37年的贷款项目,1983年增设了为期510年的贷款项目。材料说明()A.IMF专为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B.IMF一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

9、援助C.各国之间的外汇管制越来越严格D.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答案D解析提供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是世界银行,故A项错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援助的是世界银行,IMF主要是为了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故B项错误;外汇管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IMF增设的贷款项目为期的时间相对延长,说明各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故D项正确。10、(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34)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时只有七个国家,后来增加到26个国家;1999年欧元区成立时只有11个国家,现在欧元已经在19个国家流通。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B.多速欧洲较符合实际C.马歇尔计划复兴

10、欧洲D.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件事,其没有体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受挫,故A项错误;申根协议与欧元区的发展体现了欧洲并不是按照统一的速度与步伐进行发展的,体现了多速欧洲发展的思路,故B项正确;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

11、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

12、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答案(1)原因: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影响: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2)同: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异:产生原因不同: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内部原因从政局、儒学独尊地位的变化上分析,外部原因从西方思想的冲击上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方面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倒退上总结,另一方面从激进派的探索方面总结。(2)相同点从社会转型、社会进步等角度总结;不同点则从二者的产生原因、解决手段上去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