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优教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321328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畏生命》优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畏生命》优教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畏生命优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2. 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3. 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能力目标1. 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2.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2. 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3. 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重

2、、难点:敬畏生命。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倾听、研讨,使学生领悟人的敬畏心与道德,懂得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懂得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由衷地珍视生命。让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有效地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图片导入。【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过程:1. 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

3、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2.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3. 学生回答,教师纠偏。4. 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敬畏生命。教师板书,导人新课。方法2:问题导入。【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人新课,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过程: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

4、的。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题“敬畏生命”。.教师板书,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制定自学提纲,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提纲:(1) 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

5、畏的情怀?(2) 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3) 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过程:1.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P9497中“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2. 对相关板块中提出的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和同座同学探讨、交流。3. 学生汇报探讨结果,教师纠偏。4. 师生共同归纳:(1) 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会感受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自

6、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2)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 从同学们探讨的结果和汇报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和共同探究,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

7、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共同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生命的美好。过程: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材P95):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许多人不顾危险上前救人,有的人站在远处边看边指指点点。2. 呈现问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3学生分组,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

8、,教师指导、点拨。4. 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时重点问题的讲解、点拨,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不仅有效地促使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问题:1. 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2. 为什么说

9、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点拨:1. 通过回答教材P93“运用你的经验”板块中的问题和P94“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同等重要的。针对教材P95中的“探究与分享”,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2通过教材P96中的“阅读感悟”板块和P97“探究与分享”板块中的问题探究,使学生懂

10、得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通过对教材P97“相关链接”板块中孟子的有关材料的阅读和探究,让我们知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知识整合:1.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因而,我们会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11、所以,我们会对生命产生敬畏。2.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貞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这是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不是他人的要求去做道德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生命的自由和美丽。五、典型题目分

12、析简要分析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请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分析】该题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警言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阅读、提取和分析的能力,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回归教材,认真思考,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因为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

13、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六、课堂达标训练、选择题1.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来自()。A.自己的兴趣、爱好B.内心的自愿选择C.法律D.国家、社会的需要2. 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A.自身利益需求B.兴趣需要C.道德底线D.努力奋斗3.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一诗句中,你能体会到()。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追

14、求生命的美好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索取 既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又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A.B.C.D.二、简要分析题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两个顽强的人。一个是刘青云,一个是李青松。地震发生后,刘青云被垮坍的房屋压在下面,左腿被一根5公分木条死死压着不能动弹。于是他用牙齿不停地啃咬木条,最终将其咬断。一墙之隔的李青松则被水泥块压在下面动弹不得。他于是通过吞吃纸板的方法自救。最后,在受困超过100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D二、简要分析题有时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

15、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七、课堂小结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所以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板书设计#龍们对生命要有T种敬畏的情怀J宓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V/(生命至上休谒共毎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尹同生痞J尊童、关注、关怀和I善待身伍厨毎一个人J義们对生命的敬畏聲内心的自愿选择J教学反思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懂得追求生命的美好。为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采取自主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在对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过程中,使学生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