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2119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生用书P133(单独成册)1(2019阜阳高一检测)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B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解析:选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这是神创论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则逐渐退化(用进废退),并认为这样获得的后天性状可遗传给后代,使生物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B、C、D三项均

2、不符合题意。2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选D。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错误的。D项表明了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环境条件,D项正确。3下图所示是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

3、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后代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解析:选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自然选择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4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始祖马进化成现代马的动力是()A过度繁殖B遗传变异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解析:选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5如下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

4、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解析:选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每一种生物都能产生很多后代,即过度繁殖,众多的后代要想生存下来,即获得必需的生活条件如食物、空间等,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就要发生生存斗争。生存斗争使大量个体死亡,少量个体生存下来。所以曲线理论值与实际值有较大的差距。6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形,这是因为()A相同变异的结果B进化的方向相同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D相同的环境对它们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鲸和鲨鱼都生活在海洋里,相同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体形进行了相似的选择。7雄鹿往往用鹿角

5、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保留因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解析:选A。达尔文的观点认为,古代雄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很难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雄鹿。8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出现该现象的

6、可能原因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解析:选C。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抗药性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繁殖几代后,就会对药物有较强抗性,即药物疗效逐渐降低。9炭疽杆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堪称细菌之最。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逐代积累解析:选

7、A。在进化历程中,生物先变异,后被自然选择;先发生了炭疽杆菌的不定向变异,在环境的定向选择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0人工选择之所以能选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之所以能形成新物种,其共同的选择基础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D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解析:选B。选择的基础是生物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遗传和变异产生的。11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如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1%1%99%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定向变异作用B自然选

8、择作用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解析:选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2下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种地雀喙长和喙短是一对相对性状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19761978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不能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

9、解析:选B。喙长和喙短是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故A正确;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种子平均硬度增加,选择了喙长性状,故B错误;环境选择有利性状,故C正确;虽然1978年种子平均硬度下降,但是1979年后种子的硬度未知,由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不可预测,D正确。1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狼的进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这说明生物具有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的。_和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

10、物、环境对狼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3)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实现的。解析:(1)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由遗传和变异导致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可遗传。(2)环境对变异起着选择的作用,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3)狼的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答案:(1)变异不定向遗传变异(2)选择定向方向(3)生存斗争14下图所示为新生物的形成过程。图中的圆圈表示某一种生物,箭头表示变异方向,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淘汰的变异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的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_,_。(2)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实现的。(3)图示中生

11、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_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生存斗争(3)适应环境遗传15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作用。(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_。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_个体。(3)下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_(填“前”“中”或“

12、后”)。解析: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其中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经过一代代的选择,甲虫种群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会增加,农药的治虫效果会下降。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前,如果抗药性出现在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与题图不符。答案:(1)差异不定向选择(2)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3)前16(2019福州高一检测)验证“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

13、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的,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因为使用该抗生素后,题图细菌数量并未降到0。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所以使用抗生素仍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前选择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