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专题5生态工程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321032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专题5生态工程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专题5生态工程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专题5生态工程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专题5生态工程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专题5生态工程新人教版选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生态工程1.有关下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答案:C2(02X南京模拟)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解析:通过对生态工程的食

2、物网“加环”可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1+12”体现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有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之分。其中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只有比例适当,才能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答案:D4.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

3、的工业.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解析: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发展中国家就应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应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必须建设的污染企业要进行污物处理。答案:.(202泰州模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是泰州某地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鸭粪、沼渣等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

4、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原理。(2)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3)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解析: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需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农田生态系统要输出农产品。答案:(1)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2)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3)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4)水稻、杂草.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1)该恢复工程中,

5、、是指_措施。(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4)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_生态工程原理。A.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1)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特别是土壤极其贫瘠,导致植被难以恢复,因此应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工制造表土上植树种草,进一步建立畜牧养殖业。()矿区水分状况差,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树。(3)图中体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结合,遵循整体性原理,植被恢复时,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树或草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现有的生产模式没有过多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系统的失衡。答案:()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 (2)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