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31788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运动和力1早晨,小明骑着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驶向学校,强劲的北风迎面吹来,此时地面对车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车后轮的摩擦力为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与前进方向相反,f1 f2 Bf2与前进方向相反,f1f2Cf1与前进方向相同,f1 f2 Df2与前进方向相同,f1f22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右(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A向甲运动 B向乙运动 C静止不动 D在原位置转动3. 右图是水平公路上从车后看到的一辆行驶着的汽车的右后轮,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知:( )(A)汽车正在向左转

2、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左(B)汽车正在向左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C)汽车正在向右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左(D)汽车正在向右转弯,右后轮对地面作用力的方向为向下偏右4以下实验中,主要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有【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B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C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 D. 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5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6.图中为了增大摩擦

3、的是A.磁悬浮列车被轨道上的强磁场微微托起 B.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C. 在轴承中加滚珠 D.轮胎上制有花纹7小军和小华都站在溜冰场上,小军用力推了小华一下,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要解释这一现象,可以利用下列知识中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他们之间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A.B.C. D.8.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体在水平面向右运动一定受到了水平向右

4、的力B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合力与重力平衡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D1的力可能比800的力产生的效果好10.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1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11.如图所示,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 B突然开动 C匀速行驶 D突然刹车12.运动场上,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C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D箭被弓射出后仍向前运动13.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

5、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14.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B运动的将越来越慢C将立即停止运动 D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15.如图所示,弹性小球撞击地面前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撞击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地面光滑与否,总有=(B)无论地面光滑与否,总有(C)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越小(D)地面的粗糙程度越大,越大16.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落地时向前翻车的危险,则落地时应采取的措施

6、是:( ) (A)仅前轮制动 (B)仅后轮制动(C)前、后两轮均制动 (D)前、后轮均不制动17小明在广场上游玩时,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小汽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汽车可能被拉离地面(B)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C)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D)小汽车仍处于静止状态图218.现有3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10N,一人用竖直的两板将三块砖如图所示夹起,则“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5N 5NB.5N 10NC.10N 5ND.10N 10N19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

7、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D.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20.在有些地区,人们常在小河边洗衣服。如图2所示,人们先把脏衣服浸泡在河水里,然后提出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捶打,水花四溅,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衣服被洗净为止。这里,用木棒捶打的主要目的是( ) A.把衣服上的灰尘打碎,以便于洗涤 B.增大木棒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将灰尘带走 C.迫使湿衣服里面的水从衣服纤维之间的缝隙中高速喷出,利用高速水流

8、将灰尘冲洗掉D.木棒捶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静止,从而使灰尘脱离衣服 1、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N,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 N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为 N;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N; 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 N。三实验探究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及推理。(l)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 由静止开始滑下。(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

9、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选填“快”或“慢”)。(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实验次数表面状况压力/N摩擦力/N木块的速度/m/s1木块-木板2.00.60.12同上4.01.20.13同上4.01.20.24木块-砂纸2.01.00.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与压力的大小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

10、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分析3、4两次的实验记录,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3.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 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

11、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N4、(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请你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结论。砝码G/N00.501.001

12、.502.00压力FN/N弹簧测力计读数F/N0.300.450.600.760.90滑动摩擦力Ff/N14。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班物理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课题研究时,同学们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1)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_要素。(2)他们用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已测得木块A的质量为100g,测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一组F与相应的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的数

13、据(如下表)。请在表格中的空格内填上合理的数据,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8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图像。 ( g取10N/kg)(3)根据你作出的图像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当放在木块A上的砝码重力G为3.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木块A运动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应为_N。5.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l6)。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o= 。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