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31693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资料-0318071921x 浅议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同时也 是发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之一, 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 展,金融犯罪不断出现新动向,并具有基层发案率高、非法 放贷、智能型、合伙作案、携款潜逃、连续作案、主动犯案 等七大极具行业特色的犯罪特点;犯罪形式主要是利用银行 贷款、储蓄、结算、信用卡等各个环节来实施职务犯罪,具 有显著的行业特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 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是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金融运 行机制缺乏规范,金融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2、金融部门工作人 员思想上出现偏差等,诸多因素糅合到一起,导致金融职务 犯罪不断地产生。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职务犯 罪,一要加强对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要加强金融系统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三要加大对金融犯罪 的打击力度;四要强化检察机关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 工作。只有切实加强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努力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金融腐败,才能达到减少和预防金融系 统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遏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对 于稳定金融秩序、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及稳定政治秩序显得特 别重要。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

3、棋活,全盘皆活。”1可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之重。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内部的职务 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多为大案要案。如广州中山市某银行 一女工作人员与其丈夫骗取银行资金亿元大案2 ,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贪污挪用公款2.3 亿元大案 3 ,等等。由此,在金融业务经营过程中,一场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 反腐败的斗争拉开了序幕。当前,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 犯罪逞激增和蔓延之趋势,金融安全运转面临着严峻的形 势,此类职务犯罪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 了金融业的信誉,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金融部门面临着新的发 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金融系统 内部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在预测、预防金融职务犯 罪的同时,围绕金融部门内部的体制转换、管理制度、资金 流向、现金管理等特殊环节,在金融系统积极实现必要的、 有效的、长期的系统预防,切实把职务犯罪的发生控制在 “零”。一、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明确规定了关于金融职务犯罪的法律条款,那么,什么是金融职务犯罪 呢?概括地说,金融职务犯罪主要是指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 务之便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 所有权或国家对

5、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 处罚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务不断发展,联系点多、覆 盖面广,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 公款案件发案率高,并呈现出如下特点:1、从发案单位和人员来看,金融系统的基层单位发案 率高,犯罪主体呈现基层化、年轻化的特点。银行、信用社的基层网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主要 是一些基层单位内部管理不严、财务制度不落实、贷款收放 权分散,致使直接从事具体操作的一般员工有机可乘。犯罪 分子多为直接经办资金款项业务的储蓄、出纳、结算部门的 会计、复核员、解汇员、管库员、交换员、计算机操作员等 直接业务工作人员,而且大多为年轻人。如某市农行营业部 票据交

6、换员虞某利用票据交换这一职务上的便利,采取虚填 进帐单,骗盖票据交换章的手段,骗取公款200 万元 4。又如 2023 年,某市检察院查处金融职务犯罪 4 件 4 人,其中 3件涉案人员为主办会计、 综合柜员,年龄均为 30岁左右 5。2、从犯罪类型来看,非法放贷和违规经营是诱发金融 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金融系统各级机构的负责人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动用 资金、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这些人往往是不法分子的重 点“进攻对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贿赂、美色、请吃“豪宴”、 请出国旅游等种种手段,促使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违反国 家信贷政策,放宽贷款条件,最终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正常 收回或无法收回,给国家造

7、成巨额损失。当前,金融业区际 联系日益密切,一些部门为了赚取利息差或拿“回扣”,而违 章签发银行汇票,或大搞同业拆借,其结果是损害了金融机 构的信誉,给金融诈骗等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许多犯罪分子 都是熟悉银行业务知识、工作程序和管理法规,从而实施疯 狂的贷款诈骗犯罪活动。可见,非法放贷,违规经营,往往 也是与职务犯罪紧密相联。3、从实施犯罪的手法上来看,金融职务犯罪的手段呈 现多样化、隐蔽化特点,且智能型犯罪日渐增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系统广泛的应用,金融职务犯罪 的手段也由过去传统的偷改单据、 撕毁存根、 做假帐等方式, 向技术型、隐蔽型、职能型转变,金融系统员工凭借自身专 业知识,利用计算

8、机实施犯罪的方式越来越频繁。如空存骗 支、偷支储户存款、盗窃库款、冒贷款归个人使用,秘密改 变微机程序套取现金、挪用公款等多种手段。此类犯罪作案 过程比较隐蔽,往往不易被人发觉。如赵某挪用公款案,赵 某利用其担任农行某市支行文化市场分理处综合柜员的便 利,通过电脑采用套取空白定期存单盗取客户定期存款及抹 帐的方法,先后 16 次挪用银行资金 118 万元 6。又如,某 市工商银行江海支行会计林某利用自己负责检查凭证,将有 效凭证数据输入电脑的职务之便,私自将辖区所属分理处上 划的利息款、久悬未取款等款项共计 70 余万元,用电脑制 作假的进帐单,而后将真的进帐单销毁,将公款转到他人和 自己亲属

9、的存折上取出,全部挥霍。4、从犯罪形式上来看,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单位作 案的日渐增多。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计算机联网、业务上的交叉、 存取款的复查、审核等,使得单独作案越来越困难,因此, 往往是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士,具有经济、金融、财 税、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借助专业技术而内 部联手,合伙作案。尤其是金融部门在人、财、物大流动的 情况下,犯罪分子单独作案已显困难,且风险也大,银行内 部的一些人相互利用,在金钱的诱惑下,合伙或团伙作案, 以至于出现严重的金融“三乱”现象。此类案件往往又是错综 复杂,难以侦查。5、从犯罪的结果来看,携款潜逃,挥霍赃款的现象特 别严重。金融机构

10、内部犯罪分子作案一得手或罪行即将败露时, 携款潜逃往往是其采取的主要逃避方式。有的趁单位不备远 走他方,有的甚至逃出境外,以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如某市检察机关 2023 年 9 月 -2023 年 1 月立案查处的犯罪 嫌疑人中有 3 人犯罪后潜逃。银行资金被贪污、挪用后,均 被犯罪分子用于个人挥霍。如原某城市信用社朝阳路储蓄所 胡某挪用资金 1450 万元案,建行某市支行信贷科刘某与其 胞兄贪污 2100 万元案,巨额赃款多被犯罪分子用于赌博、 炒房产、借与他人从事营利等非法活动 7 。6、从作案次数上来看,连续作案的比例增加。由于银行系统实行支取大额现金一次不得超过五万元 的规定,因此

11、,连续作案又成为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一个重 要特征。如前面所述赵某连续作案 16 次,累计挪用银行资 金 118 万元。7、从犯罪的主客观条件上来看,由过去客观上的被动 诱发犯罪,向主观上主动去犯罪的类型转化。在经济体制转 轨前期,银行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人员掌握着放贷大权,一 些单位为了能搞到资金,都不惜用金钱开路,用重金贿赂金 融部门工作人员,因此,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体现为收受 贿赂等被动型犯罪; 在后期, 由于银行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 在发放贷款的权限被上收,因此发生在发放贷款领域中的违 规放贷、挪用公款等主动性犯罪逐渐增多。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12、,侵犯了国 家金融利益,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存款、贷款、汇兑、结算等 主要业务流程,置国家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于不顾,大肆 实施职务犯罪,其具体表现如下:1、利用银行贷款实施的职务犯罪(1)利用职务之便,自批自贷或冒名顶替。(2)利用求贷人的急切心理,虚设名目索贿、受贿。如咨询费、信息 费、手续费、酬谢费等等。( 3)虚设银行贷款利息予以侵 吞。( 4)截留、挪用银行应收贷款,即故意延缓贷款偿还 期限而后再挪用其款,或直接截留已收回的贷款归个人使 用。( 5)违章拆借资金,搞“借鸡下蛋”,中饱私囊。利用资 金筹措渠道,逃避信贷规模控制与管理,大量转移信贷资金 去炒房地产、 炒股票、炒外汇、办公司等

13、, 为个人牟取暴利。2、利用银行储蓄实施的职务犯罪 在储蓄业务中,一般容易发生以空存骗支、偷支储户存 款、收储不入帐等违法行为。空存骗支也称空存实取,案犯 在没有存折的情况下,私自填制取款凭证,交出纳员抵库而 取出现金;或利用近年来的微机管理储蓄之便,虚设存款或 虚增存款数额骗取存款。偷支储户存款是指案犯在存款人不 知道的情况下,从自己经办的存款人帐户中擅自支取他人存 款。收储不入帐是指案犯利用职务之便在收取客户款项开立 存折或存单后,不及时将存款入帐而予以截留归个人使用的行为。3、利用银行会计结算实施的职务犯罪 银行会计结算领域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高发区之 一,并且多为大案或特大案件。其常

14、见的犯罪形式为: 涂改、 伪造结算凭证;偷盖业务用章;重复使用结算凭证;涂改帐 目、单据盗支单位存款;骗取联行资金。近年来,银行会计 结算领域中一种新的、较为严重的犯罪形式表现为:内外勾 结,盗窃汇票,贪污联行资金。由于银行汇票上可以任意填 写余额, 所以盗窃银行汇票的严重性更甚于盗窃银行现金。4、利用银行出纳工作实施的职务犯罪 出纳人员利用直接掌管现金和库款的便利所实施的犯 罪行为,常见的有下列二种:监守自盗。在银行或信用社,内部员工监守自盗的方法 有二:一是直接盗用库款,即行为人利用管库、守库或经手 现金之便,将款项直接盗出归己。二是“现金抽头”,即在办 理业务时,从客户或其他工作人员已经

15、清点过的整捆或整把 现金中零星抽出现金予以私藏。伪造支款凭证套取现金或顶库贪污。犯罪分子伪造缴款 单、日报表,涂改出纳簿等,以此套取现金。5、利用银行信用卡业务实施的职务犯罪 信用卡业务中的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两个环节上,一是 透支授权。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为客户透支存款提供不法授权 的手段贪污银行资金,亦即恶意授权透支。二是电脑管理。因信用卡业务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的,其操作运行也是由 一定的电脑程序控制的。由于会计、出纳、复核可能知道客 户密码,因此,他们就能利用伪造编制虚假信用卡基数、删 除电脑记录、销毁会计凭证等手段来实施犯罪。三、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犯罪是意志的体现,绝无“天生犯罪

16、人”。古典犯罪学派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贝卡利亚 8认为: 犯罪是物质利益冲突的 体现,是犯罪人试图改变他们物质生活条件强烈愿望的体 现。所以,一定的犯罪条件会强化或抑制犯罪动机的产生。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其中包括社会性的原因,也包括个体性的原因。(一)社会性原因:1、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快速发展,现行的金融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存在着政企不分、政银不分 等不合理问题,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关系混乱,这也 是产生金融犯罪的一个客观因素。1993 年颁布了中国人 民银行法 ,其中规定了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责, 但一系列的监管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金融问题出现 后无法可依,诸如商业银行软资产、硬负债;金融信用保证 制度未及时建立;市场分割、企业多头开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