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168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诗二首》教案.doc(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古诗二首教案语文古诗二首教案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 教材分析p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老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二、学习凉州词。1.简介作者王之涣。2.解释题目。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理解诗意。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5.想意境,悟诗情。1自由读诗歌,考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

3、的心情。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三、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2全班集体背诵。二、学习浪淘沙。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2.理解诗意。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1再读诗歌,考虑: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有感

4、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详细谈。五、填写我的视角。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六、配乐朗读诗歌。七、课时小结。作业设计: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2.预习下一篇课文。板书设计:凉州词 浪淘沙孤独 蜿蜒曲折荒凉 流程长同情 激奋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5、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老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 寺 危 辰 恐 惊 似 庐 笼 盖 苍 茫。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五、借助插图,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

6、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2、假设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老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老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2、学生自读整首诗。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4、师生配乐合作读。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2、给诗配画。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语文古诗二

7、首教案3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文题目。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三、细读理解诗意。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理解,共同来学习。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岁:年烧不尽:烧不完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适宜?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8、?生:是顽强!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妙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五:作业填空;离离 一岁 野火 春风 板书设计:二次

9、备课语文古诗二首教案4 古诗二首课文原文y s shn s夜宿山寺tng l bi唐李白wi lu go bi ch危楼高百尺,shu k zhi xng chn手可摘星辰。b gn go shng y不敢高声语,kng jng tin shng rn恐惊天上人。ch l g敕勒歌bi cho mn g北朝民歌ch l chun yn shn xi敕勒川,阴山下,tin s qing l lng gi s y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n cng cng y mng mng天苍苍,野茫茫,fng chu co d xin ni yng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诗二首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目的1.认识8个字,

10、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教学难点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初读古诗。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2.老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11、)。3.请学生翻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二)理解诗句。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解决。(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p 语及诗句的意思。2.小组汇报。(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

12、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2.老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老师适当点拨、指导)三、练习1.齐读古诗,加强记忆。在朗读的根底上,老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四、总结诗人用夸大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3、。山上的这座楼好似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非常生动形象。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如今我们面前。五、作业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六、板书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敕勒歌教学目的: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风光;学惯用动静结合来表达草原美的写法。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妙生

14、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气氛,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老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4、全班齐读古诗。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如今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_的什么情感?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如今的蒙古包。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宏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