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3168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昆虫学习题集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答案二. 填空题:1. 2/32. 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圆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3 .血腔 中央 体背 腹面4 .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5 .蛛形纲6 .唇足纲7 .重足纲8. 甲壳纲9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10.中胸后胸11 .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 问答题:1. 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1)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2) 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3) 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

2、它与寄主的关系。(4) 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2.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 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 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 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4)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5) 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3 .节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1) 体躯明显分节,并集聚为体段,左右对称,许多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肢的附肢。(2) 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胳。(3) 体腔就是血腔。(4)消化道为于体中央。(5) 循环系统为于体背。

3、(6)神经系统为于腹面。4.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人们对害虫的益害观是由人类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而决定的,根据人类的健康观与经济观把昆虫对人类 的影响分为益、害两大方面。在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及健康等方面都会受到昆虫的侵害,害虫通过危害经济动植物和传播疾病给人类 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昆虫对人类的有害方面:(1) 对经济植物及其产品的危害A农业害虫 B林业害虫(2) 昆虫对动物的危害A直接危害 B间接危害昆虫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灾难和威胁,它们对人类也有许多有益的方面。昆虫对人类有益方面:(1) 传粉昆虫(2)工业原料昆虫(3)天敌昆虫(4)食用、饲用昆虫(5)药用昆虫(6)文化昆虫四. 不定项选

4、择题:1. CD; 2. ABCD; 3. BCD; 4. C; 5. AB第二部分答案二.填空:1 .背单眼侧单眼2. 单眼复眼3. 直接为害唾液中含有毒素对植物造成伤害传播病毒4. 前缘外缘后缘肩角顶角臀角5. 基褶臀褶轭褶腋区臀区轭区臀前区6. 外咽片7. 前幕骨陷8 .食物道唾道9.幕骨背臂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后口式头 胸 腹基节梗节鞭节上唇下唇上颚 下颚 舌爪垫前侧片 后侧片听觉 触觉 嗅觉 呼吸 平衡

5、身体胃毒性 触杀剂 内吸剂 触杀剂轴节茎节外颚叶内颚叶下颚须上颚下颚下唇喙切齿叶 臼齿叶端背片前盾片 盾片小盾片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抱握足游泳足胫节 第一跗节 净角器额唇基区颅侧区颊下区后头区切齿 臼齿轴节茎节外颚叶内颚叶下颚须5味觉嗅觉咽喉唧筒蓟马嚼吸式前脊沟前盾沟盾间沟 小盾片前腹沟 腹脊沟前腹片 基腹片 小腹片虱目 食毛目纵脉横脉上、下拍动前后倾折第3腋片 中片额 唇基冠缝额颊沟后头沟味觉 帮助运送吞咽食物食窦前肠的咽喉胫节第一跗节开室 闭室三.问答题:1 .昆虫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其中触角、上颚、下颚和下唇头部的附肢为。2. 昆虫触角由基节、

6、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梗节,其内着生有肌肉,鞭节是触角中行使感觉作用的主要 部分。以下是几种触角类型及其特化说明:栉齿状:突出长大,象梳子一样,如雄豆象。锯齿状和栉齿状这两种没有明显区别界限。双栉齿状或羽毛状:其向两侧突出,呈细枝状,象羽毛。如许多蛾子的雄虫。锤状:见于瓢虫等科。其端部数节膨大,其他各节较短,呈锤状。鳃叶状:端部3-7节扩展呈片状,可以开合,如同鱼鳃,见于金龟甲类。膝状:柄节长,梗节短。由梗节开始弯曲呈膝状。如蚁、蜂和象鼻虫等。环毛状:鞭节环生长毛,如雄蚊类。刚毛状:鞭节1至数节极小。如蝉、蜻蜓。具芒状:鞭节仅一节极大,其上生有一根刚毛,如蝇类。家蝇 与寄蝇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7、即在芒上。3. 昆虫的口器类型、为害特性及其与害虫防治的关系:A不同口器昆虫使用不同的杀虫剂咀嚼式口器:使用胃毒剂,表面喷施(雾、粉、烟、超低)、拌种、毒饵(防治苗期害虫)、生物农 药如Bt等的使用。刺吸式口器:可使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表面喷施、根施(如呋喃丹等)、涂干、涂根、种衣剂等。虹吸式口器:使用糖醋液等。B不同口器造成不同的为害症状,依据症状推测口器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咀嚼式:剥食、蚕食,常可由其症状知为何种害虫为害所致,一些可造成虫瘿,例如栗瘿蜂、梨瘿华蛾等。 此类为害往往是直接为害。吸收式:吸取汁液,剥夺营养,造成直接为害,如刺吸和虹吸式。刺吸式口器还可,唾液带毒素,造成失

8、 绿,畸形和虫瘿等,如蚜虫、蝽象和螨类等。造成伤口,引起病害,如烂果,可传播病毒,如黄瓜花叶 病毒、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等等。4. 昆虫的翅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影响飞行速度的因素)(1) 翅振速度;(2) 扭转程度;(3) 翅的形状;(4) 翅与虫体大小的比率有关。一般翅狭长而扭转度大的飞行快,如天蛾、蜜蜂、蜻蜓。反之则慢,如 蝶、草蛉等。5. (1)翅钩:后翅的前缘有一排小钩,钩在前翅后缘的折褶中,如蜂类和蚜虫。(2) 翅短褶:后翅的前缘有一段短而上卷的褶,钩在前翅后缘的折褶中,如蝉。(3) 翅轭:前翅轭区具一指状突,插入后翅前缘下方,用轭区与翅轭夹住后翅,如蝙蝠蛾、小翅蛾等。(4) 翅缰

9、型:多数蛾类有一个翅缰钩,翅缰钩是位于前翅下面翅脉上的成列的钩,在后翅前缘基部有一硬 鬃,称翅缰,飞行时插在前翅的翅缰钩中。(5) 扩大型:后翅肩角扩大生有肩脉,突伸于前翅后缘之下,使前后翅连接,如蝶类和枯叶蛾类四.不定项选择题:1.ABC;2.ABC ;3.CD;4.AD;5.C;6. D;7. A;8.D;9A;10.C;11.B;12.B;13.A;14.A;15.C;16.A;17.C ; 18. D19.D;20.B;21.B;22.B ;23.B; 24. ABDE ; 25.D;26. A;27. B28.A ;29. C;30. B;31. C;32. A;33. A;34.

10、D;35.D;36.D37.A;38.A;39.C;40.AB;41.ABDE;42. CD;43.ACD;44.AB45. ABC ; 46. AB; 47. ABCDE; 48. ABD第三部分答案二. 填空:I .血浆血细胞2. 全气门式两端气门式半气门式周气门式前气门式后气门式3.咽喉食道嗉囊 前胃4. 端丝卵巢管本部卵巢管柄5. 内表皮外表皮6. 亚油酸亚麻酸亚麻酸7. 原血细胞浆细胞颗粒血细胞珠血细胞脂血细胞凝血细胞类绛色细胞伪足血细胞 蠕形血细胞8. 气门气管系统9. 微气管气囊10.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系神经元神经分泌细胞II .脑 腹神经索12. 口道交感腹交感尾交感神经

11、系统13. 感觉运动14 .脑激素保幼激素脱皮激素15.预测预报诱杀造成迷向16 .刺激激应性17 .脑激素“成虫器官芽”18 .非细胞性外突细胞性内突19. 前胃或食道马氏管20. 消化细胞杯状细胞再生细胞分泌细胞21.马氏管肛门回肠结肠直肠22.上颚腺下颚腺下唇腺23.家蚕24.背血管背膈腹膈辅搏动器25.无机离子血糖血脂氨基酸和蛋白质26.气门气管微气管27.分泌细胞群腺体内分泌器官外激素腺体28.内生殖器官外生殖器官29 .底膜30.31.32.内表皮 消化道 口腔皮细胞层表皮层外表皮 上表皮消化腺咽喉 食道 嗦囊 前胃.问答题:1. 昆虫体壁的几方面作用:(1) 起外骨骼的作用,维持

12、体形,昆虫的千变万化全是由体壁决定的,是骨包肉。(2) 是一保护器官,免受外来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侵入,并且保持体内的水份不外散和外部的水份不进入。(3) 运动的肌肉均着生在体壁上。(4) 昆虫的抗张力,抗压力是由于体壁的作用,否则就象软体动物一样。(5) 昆虫的体色、保护色是通过体壁来形成的。(6) 各种感觉器官均由体壁特化而来。(7) 由皮细胞特化成各种腺体。(8) 信息素常由皮细胞特化的细胞来散发,如鳞翅目雌虫的香鳞。(9) 内寄生昆虫是通过表皮,而不是呼吸系统,如气门进行呼吸作用。在以上各种作用中,1-5项是表皮层的作用;6-8是皮细胞层的作用。其中骨架和保护作用是最主要的 作用。2.

13、体壁与杀虫剂的关系:杀虫剂进入体内的部位,一是体壁较薄的地方,如节间膜、中垫、爪垫、跗垫、气管壁等处;二是通过一 些孔道,如感觉器官上的感觉毛具有许多微孔。体壁的孔道的多少,与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有关,如家 蚕体壁孔道较多,则不抗药,而苹果蠹蛾较少,因而对杀虫剂不敏感;三是直接由体壁处进入。一般讲来。 表皮越厚越抗药,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衣蛾表皮很薄,但抗干和抗药;而蜡蛾表皮厚反而不抗药。相分配 系数,上表皮为疏水性,而内表皮为亲水性,当纯疏水性物质接触虫体则大量停留在上表皮,而很难进入 体内。因此,杀虫剂在水中的分配比例应是适当的。这就是油剂杀虫效果反而不如乳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3. 体壁

14、外长物,刺和距区别:体壁决少是光滑的,常有许多刺、突、毛、鳞片等等,这些均是由体壁变化而来。在这些外长物中,有一 类仅与表皮有关,而与皮细胞无关。如稍稍突出一点形成的脊纹、小突等。这类为非细胞性外长物,这些 构造常常与形成昆虫的结构色有关。另一类是由皮细胞参与形成的。只有一个细胞参与可形成刚毛Setae 和鳞片Scales。刚毛是由毛原细胞形成的,当毛原细胞生长,并刺穿另一个细胞并使之成为围绕刚毛基部 的一圈膜,这个细胞叫膜原细胞。很多刚毛基部与毒腺相连,形成毒毛。刺蛾是比较典型的。鳞片也是单 细胞,其形成过程与刚毛相同。鳞片上常有微脊,由物理作用形成色彩。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外长物主要是刺Spines,象蝗虫足上的刺、刺蛾和天蛾身上的枝刺等。刺是固定在体壁 上且不能动;距Spurs是可以活动的,着生于足胫节的端部,爪与距是同源的。距的作用是固定身体、支 撑身体的器官,对人类常常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叶蝉和飞虱的区别即在于此。4. 马氏管的解剖学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