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31677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8151253_《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导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编制组2006 年 8 月ICSXXXXXXXXXX备案号: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XXX-XXXX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实施200x-xx-xx 发布 200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 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 SL12002), 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2、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 技术规范。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分区原则、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 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等作了说明。基本资料: 对基础资料的搜集及对资料的要求、 成果资料的搜集与对资料的要求作了说 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 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 调查分析、 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 说明需水预测: 对统计口径与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生活需水量预测

3、、 生产需水量预测、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河道内需水量预测、及河道外需水量汇总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供水预测: 对地表水供水、 地下水供水和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等内 容及要求作了说明。水资源供需分析:对供需分析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计算途径与方法、基准年供需分析、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供需分析、 以及城市水资源 供需分析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本标准批准部门 本标准主持机构 本标准解释单位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出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 南

4、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1 总则1.2 基本资料3.2.1 基础资料的搜集及对资料的要求32.2 成果资料的搜集与对资料的要求4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5.3.1 经济社会资料搜集整理5.3.2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5.3.3 供水量调查统计5.3.4 用水量调查统计6.3.5 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6 .3.6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63.7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7.4 需水预测8.4.1 原则和基本要求84.2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8.4.3 生活需水量预测9.4.4 生产需水量预测9

5、4.5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104.6 河道外需水量汇总105 供水预测115.1 基本原则与要求115.2 地表水供水115.3 地下水供水125.4 其它水源开发利用125.供水方案136 水资源供需分析1.46.1 基本原则与要.求1.4.6.2 计算途径与方法1 46.3 基准年供需分析146.4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1 46.5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1 56.6 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供需分析1.66.7 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1 6条文说明1.7.1.0.1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是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统一技术要 求、规范技术术语和统计口径、提供或推荐合适的计算方法,为水资源

6、规划、管理,以及其 他有关部门工作提供规范化的成果,特编制本规范。1.0.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在地市级区域水资源规划、 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 以及小流域规划 中所进行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流域及省级区域规划也可参考应用。1.0.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工作要求客观、科学、系统、实用,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 统一考虑水量与水质;2 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3 统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和其它水源供水;4 以系统的观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进行统筹规划;5 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0.4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应分区进行。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7、划分计算区或评价单元。1.0.5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设有不同的规划水平年。 根据规划要求设定基准年、 近期水平年、 中期水平年和远期水平年。 水平年的设立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及远景规划目标 协调一致。有些供需分析工作,可根据条件和要求,不设中期水平年或远期水平年。1.0.6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应以调查、 搜集、 整理利用和分析已有资料为主, 辅以必要的观 测和试验工作。 供需预测分析中应注意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和供需分析之间所采用的资料与成果的衔接。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使用的各项基础资料应可 靠、合理且一致性较好。1.0.7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应进行合

8、理性分析, 注意流域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平衡, 并与以往 相关成果协调与衔接。1.0.8 根据各地的情况和条件, 在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中应积极采用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 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并建立与完善信息系统。1.0.9 在水资源供需分析工作中, 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1.0.10 本标准的引用标准包括以下标准:1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 GB/T50095 98)2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 GB50179 93)3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4 区域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50000)(GB/T 141

9、58 1993)5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T 15218 1994 )6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 14848 1993)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 GBJ27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9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 98)1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 GB50318 2000)1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 GB50282 1998)12 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 GBJ125 89)13 水资源评价导则 ( SL/T238 1999)14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 ( SL20197)1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 SL10495

10、)16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 SL207 98)17 水环境监测规范 ( SL21998)18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T 41999)19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CJJ 168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GB/T4754 2002)#2 基本资料2.1 基础资料的搜集及对资料的要求2.1.1 搜集降水、径流、陆面蒸发、水面蒸发量、河流泥沙、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水 文和气象资料。2.1.2 收集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水文地质等资料。1 地形地貌资料包括地形海拔高程、坡度和走向,地貌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2 地质岩性资料包括岩石类型、分布范围、埋藏特征、岩性特征等。3 水文地质资料

11、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分布特征、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径流形式、排 泄途经、水文地质参数等。2.1.3 收集资源和环境资料,资料应包括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环境的现状和演变过程。1 地表水资源:天然径流量、年径流深、出入境径流量、入海径流量、地表水资源可 利用量。2 地下水资源包括补给量、排泄量、蓄变量、总资源量和可开采量,要求区分潜水与 承压水、山区与平原的资源数量。3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4 水质资料包括地表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资料。根据工作的要求和精度,遵循相关水 质标准,收集相应的资料。项目内容一般应有水质成分、主要离子含量、总硬度、 溶解性总 固体(矿化度)

12、 、水化学类型等。1)地表水水质包括江、河、湖、库河流水质及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2)地下水水质包括潜水、承压水及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5 其它资源指除水以外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草原 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资源以及野生生物资源等。主要收集资源的现状分布、数量、开发利 用状况、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6 环境资料包括环境自然演变和人为影响的资料,如污染物排放、垃圾处理、大气污 染、水污染、海洋环境、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砍伐、草场退化、野生生物减少、自然 遗迹和人文遗迹的保护等。2.1.41 等;2搜集整理与用水关联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包括现状情况和发

13、展指标。 社会指标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变化、城市化率、城镇及乡村发展情况与水平经济指标包括发展速度与规模、产值 (增加值)、产量以及产业结构等,主要有地区生产总值( GDP )及其增长率、三次产业比例、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农业灌溉面积等。2.1.5 搜集用水量及用水效率资料。包括火力及核能发电(简称火(核)电,下同) 、工业 用水量、高用水工业用水量、一般工业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城镇生活用水量、农村生 活用水量、农田灌溉用水量、林牧渔用水量、人均(单位产值)综合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 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系数、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水资源利用消耗率2.1.6 应全面

14、搜集已有的资料,包括文字和图表。2.2 成果资料的搜集与对资料的要求2.2.1 收集各级政府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及中长期远景规划, 以及有关部 门、有关行业编制的部门或行业发展规划。2.2.2 收集有关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供需预测、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方面的 调查统计资料、研究分析报告、规划计划文本以及其它相关的资料。2.2.3 收集供水基础设施及其供水能力等水利设施调查统计资料。2.2.4 在收集已有基础资料和相关成果资料的基础上, 应对这些基本资料进行全面、 系统地 整理和分析,尤其是相关资料相互矛盾时,应加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合理筛选,然后确 定选用的资料。2.

15、2.5 在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收集的基础资料和成果资料应符合相应规范或标准的规定,满足工作需要。如不符 合规定和需要应进行补充基本资料的调查收集工作。收集的基本资料相互矛盾或数据相差较大时,应认真加以分析,然后确认。#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2.1 经济社会资料搜集整理2.1.1 经济社会资料包括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灌溉面 积、粮食产量、牲畜头数等。2.1.2 人口分别按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也称农村人口)统计,并统计非农业人口。在暂住 人口较多的地区还应统计暂住人口。2.1.3 工业分别按总产值和增加值统计, 并将火电 (包括核电) 工业、高用水工业单独列出。2.1.4 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为依据。2.1.5 灌溉面积分为农田灌溉面积和林牧渔用水面积。 农田灌溉面积按有效灌溉和实际灌溉 分别统计。1 农田灌溉面积应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