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31588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重点生字璧:bigrave;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美玉的通称:璧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璧日(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璧月。笔画数:18;部首:玉;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11214造句:和氏璧是传说中的无价之宝。臣:cheacute;n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古人谦称自己。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君笔画数:6;部首:臣;笔顺编号:125125造句:这位英名的君主臣服了周边虎视耽耽的异族。诺:(諾)nuograve;答应的声音,表

2、示同意:唯唯诺诺。答应,允许:诺言。许诺。承诺。一诺千金。笔画数:10;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213251造句:他是个极重承诺的人。廉:liaacute;n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便(pi俷)宜,价钱低:物美价廉。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姓。笔画数:13;部首:广;笔顺编号:4134315112234造句:包大人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颇:(頗)p偏,不正:偏颇。颇覆。颇僻。很,相当地;颇为(w唅)。颇佳。颇久。颇以为然。姓。笔画数:11;部首:页;笔顺编号:53254132534造句:她的儿童作品颇受欢迎。御:(禦)y

3、ugrave;驾驶车马:御车。御者。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御事。御下。御众。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抵挡:防御。御敌。御寒。笔画数:12;部首:彳;笔顺编号:332311212152造句:他们是封建君主的御用文人。侮:w欺负,轻慢: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侮蔑(轻视,轻蔑)。欺侮。不可侮。古代奴婢的贱称。笔画数:9;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55414造句:他的行为侮辱了别人的人格。辱:r羞耻:羞辱。耻辱。使受到羞耻:辱骂。侮辱。折辱。谦辞,表示承蒙:辱承。辱赐。玷污,辜负:辱没(m?)。辱命。玷辱。宠荣笔画数:10

4、;部首:辰;笔顺编号:1311534124造句:任何侮辱他人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袍:paacute;o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笔画数:10;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35515造句:孔乙己身上的长袍满是布丁。荆:jng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

5、荆妻。姓。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13222造句:即使前路布满荆棘,她也不会放弃希望。重点词语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诚意:真心。绝口:因回避而不说。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抵御:抵挡,抵抗。推辞:谦让不干。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

6、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制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从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演一演。5.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6.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课文重点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

7、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预习,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

8、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三、品读欣赏,领悟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中心的,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作者构思巧妙,虽然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但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可设问: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另外,作者在写人物特点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其性格特点,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找出有关句段品读、体会、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谈体会: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让其各抒己见,说明理由。如:前两个故事中几次用到只好只得这两个词语,可抓住它们来深究事情的前

9、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与勇,从中品析出作者用词之巧妙。相关知识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middot;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

10、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

11、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