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31129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姓名: 单位: 得 分:单择题(每题 5分,共 20 题,共 100 分)1、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中,血压值(收缩压 /舒张压)应大于等于多少?()A)150/100mmHgB)140/90mmHg C)130/80 mmHg D)130/90 mmHg2、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应大于等于多少?()A) 6.1mmol/LB)7.0 mmol/L C)7.8 mmol/L D) 11.1 mmol/L3、高血压随访管理每次都应询问 ( )A 糖尿病B 胃炎C 胰腺癌D 流行性出血热E 菌痢4、 社区开展高血压管理筛查病人不推荐的途径

2、是( )A 健康档案资料B 体检资料C 门诊就诊的病人D 全民普查血压5、 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测定血糖的间隔应是()A .两个月B.半年 C .一年D .三个月E. 个月6、 以下标准中不符合高血压患者社区转出标准的是( )A .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靶器官的损害B .患者年龄小于30岁且血压水平达3级C .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D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E.合并左室肥厚的稳定高血压患者7、对管理的病人进行分层,根据是 ( )A .病人个体危险和自我保健意识B .自我保健意识 C .年龄 D .性别E.家庭支持力度8、以下哪点是慢性病的特点( ? )A 绝大多数都可以治愈 ? B 绝大多数

3、都不可以预防C 绝大多数都可以治疗,也可以治愈 D 绝大多数都可以治疗,但不可以治愈9、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 )A 多饮、多尿、多食 B 乏力 C 消瘦 D 高血糖10、下列哪种属于高血压的二级预防()A 控制体重 B 合理膳食 C 首诊测血压 D 防止并发症11、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 病情轻可不用饮食治疗 B 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 C 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 D 不论病情轻重都应 饮食治疗12、抗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压至理想或正常血压老年人将至正常高值为最妥(A 120/80mmHg, 130/85mmHgB 1

4、20/80mmHg,140/90 mmHgC 120/90 mmHg , 140/90 mmHgD 130/85mmHg,140/90 mmHg13、指导病人改变饮食习惯,下列因素中最为基础的是(A 营养素 B 食物 C 食谱 D 卡路里)A 12 克B 10 克 C14、为防治高血压, WHO 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15、高血压病人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是(A 减轻体重 B 减少钠盐摄入量C 多吃蔬菜水果D 适量运动16、糖尿病膳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是(A、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B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C 控制总热量 D 多吃水果与蔬菜A 高危人群保护 B 接种卡介苗

5、C 戒烟的健康教育 D 病人发现18、反应近两个月糖尿病控制最理想的指标是()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血红蛋白 D 胰岛素水平19、肺癌的主要危险因为是() A 哮喘 B 高血压 C 吸烟 D 大气污染20、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A 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 2 型糖尿病患者 B 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c 所有糖尿病患者2016 年慢非工作培训试题答案2016 年慢非工作培训试题答案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

6、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

7、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BBADCEADDCDDCDDCBD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