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309295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型锻压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4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6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9第一节 莱芜市概况9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10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14第一节 市场需求分析14第二节 价格分析17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8第一节 建设规模18第二节 产品方案18第五章 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19第一节 建设地点19第二节 建设条件19第三节 原材料供应23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24第一节 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24第二节 工艺流程和消耗指标24第三节 自

2、控技术方案27第四节 主要设备选型28第五节 土建工程29第七章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32第一节 总平面布置及运输32第二节 给排水与消防34第三节 供电及通讯35第四节 管线综合布置方案36第八章 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38第一节 环境保护38第二节 安全防护38第三节 节 能39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41第一节 企业组织机构41第二节 劳动定员、人员来源及培训41第十章 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4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5第一节 估算依据及说明45第二节 投资估算46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47第一节 财务基础数据47第二节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50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50第四节 综合

3、评价51附件及附图:1、财务测算表2、合营甲方营业执照复印件3、地理位置图4、场区平面布置图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重型锻压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锻件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地点莱芜市钢城区韩国工业园内三、合资公司名称、法定地址、经营范围和规模1、合资公司名称:重型锻压有限公司2、法定地址:莱芜市钢城区韩国工业园内3、经营范围:主要经营钢材、木材、建材、铁矿粉、钢坯、铁合金、锻造锻压件、五金交电、化工产品等。4、生产规模:年产各类锻件10000吨。四、合营各方基本情况1、合营甲方(1)名称:山东昊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2)法定地址:莱芜市钢城区艾山民营经济园内(3)法定

4、代表人:伊廷远 职务:董事长 国籍:中国(4)山东昊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概况山东昊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莱芜市钢城区艾山民营经济园区内,临205国道、莱辛高速、泰达路,交通便利。主要以钢材、煤炭、木材、炼钢炉料、铁矿石、铁精粉的营销和钢坯、钢锭、铁合金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0余人,下设5个职能部门,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稳步发展”的原则,全身致力于钢材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开发,公司每年的业务量不断扩大,以莱钢为依托发展到连云港、青岛等地区。目前公司已与韩国三星、斗山重工、现代等几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的业务来往关系。山东昊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始终坚持

5、以企业整体形象设计和先进企业文化为导向,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力争打造企业效益一流、企业文化一流的现代化民营企业。2、合营乙方(1)姓名:宾相道(2)国籍:韩国(3)出生日期:1961年11月9日(4)护照编号:BS1488464(5)简历:1982年9月韩国海洋大学毕业 1982年10月1991年韩国重工业(生产部 科长) 1992年1999年韩国三星重工业(生产部 科长) 2000年2006年上海太云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3、合营丙方(1)姓名:金末姬(2)国籍:韩国(3)出生日期:1963年3月13日(4)护照编号:JJ0240190(5)简历:1984年9月韩国汉城大

6、学毕业 1985年韩国三星总公司五、项目总投资、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出资方式1、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400.42万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2175.42万元人民币,铺底流动资金225万元人民币。2、注册资本及比例本项目注册资金168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方出资人民币672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金的40%;乙方出资756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金的45%;丙方出资252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金的15%。3、出资方式甲方以现金出资,乙方和丙方以现汇出资。六、合营期限、利润分配及风险分担1、合营期限本项目合营期限为30年(以合营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2、利润及风险分担合营期间,合营各方按各自在注册

7、资本中的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定;2、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3、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4、莱芜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5、莱芜市钢城区韩国经济园区总体规划;6、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8、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证明;二、编制原则1、采用国内外经实践证明为成熟、先进、可靠的工艺,确保设备一次投产成功,并能长期运行;2、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国产技术与设备;3、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8、力求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同步,“三废”排放少,污染小;4、立足本地资源,优化技术方案,尽可能减少项目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的能力;5、设计贯彻工厂规模大型化、布置一体化、建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的四化方针;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设计标准及规范,保证工程设计质量;7、结合场地现状,努力做到布局合理,节省占地;8、增强环保意识,三废治理与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9、认真贯彻劳动法,加强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防护设计的措施,保证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10、认真贯彻消防法,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善可靠。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

9、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项目符合科技兴国、强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产业政策,产品以其通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企业目前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建设条件已基本成熟。一、建设规模项目生产规模确定为年产各类锻件1万吨。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总占地18560平方米(合27.8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包括压制车间、整理车间、锻

10、压车间、机加工车间)、仓库、办公用房、职工食堂及其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9705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5525平方米,办公楼为1680平方米,食堂及传达室等辅助配套设施1000平方米,成品及原材料仓库1500平方米。露天货场3750平方米。主要设备13台(套)。二、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400.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75.4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25万元。所需资金来源为:项目注册资金168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方出资人民币672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金的40%;乙方出资756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金的45%;丙方出资252万人民币,占注册资本金的15%;不足部分由合营公司申请当地金融

11、部门以风险借款方式解决。三、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1年。四、效益分析经测算,经营期内共实现利润14294.5万元,年均实现利润1619.64万元,投资利润率49.63%,利税率67.48%,经济效益良好。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4.22年(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4.83%,经济效益较好。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于加快发展新兴的产业聚集区、经济增长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总占地面积亩27.8二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705三建筑容积率%52.28四建筑密度%63.1五主要原材料消耗1各类钢坯万吨1.22电万

12、度653水万吨1.355六运输量万吨2.2七绿化覆盖率%8八总投资万元2400.421工程费用万元1705.552其它费用万元346.223预备费万元102.594建设期利息万元21.06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25九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4.22含建设期1年十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34.83十一投资利润率%49.63十二投资利税率%67.48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莱芜市概况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西依泰山,北接济南,东临淄博,南靠新泰。东经117度19分至117度58分,北纬36度02分至36度33分,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人口123.46万。整个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

13、出半圆形盆地,中部为低缓起伏的平原,西部开阔,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南、北三面群山逶迤,并向盆地中部倾斜。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3米,汉族占总人口的99.7%。莱芜市交通便利,处于我国华北与华东、沿海与内陆、鲁中山地与黄淮大平原等多标准划分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区位条件十分有利。交通和农业、矿产、钢铁等资源优势很大。与淄博、临沂市毗邻。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莱芜市已经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56亿元,年均增长15.5%,比“九五”期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616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工业主

14、导地位更加突出,三次产业比例达到7.1:67.3:25.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4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4亿元,年均增长13.4%;完成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实现了五年翻两番。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0.2亿元和216.7亿元,五年增加173亿元和142.6亿元。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56亿元,分别是20000年的3.4倍和3.5倍,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莱芜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服务更加完善,就业人员逐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