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30900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一、 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 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2

2、发病规律 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二)叶斑病类1症

3、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2发病规律 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4、。保持通风透光。(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5次,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三)锈病类1症状 可发生在多种植物上,主要为害寄主叶片。典型症状是病部变褐并出现黄色至红褐色锈粉状物质(为夏孢子堆).常见的为美人蕉锈病、月季锈病、葡萄锈病等。2发病规律 引起锈病的病原均称为锈菌。病原在病部越冬。通过风雨传播。每年夏季发病较重。温暖、多雨、多雾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

5、病,偏施氮肥则加深发病程度。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枝叶及病残体,减少病原。(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四)白粉病类1症状 此病为世界性病害,一般多发生于寄主生长中、后期,寄主的叶、花、枝条、嫩梢、果实均可受害。典型症状是初期病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灰色粉状物。寄主受害部位往往退绿,发育畸形,严重时

6、枯死,甚至整株死亡。常见的有月季白粉病、蔷薇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九里香白粉病等。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传播。多数在4-6月、9-10月发病较重。温暖潮湿季节发病迅速,过度密植、通风透光性不良有利于发病。3防治措施(1)综合修剪,做好清园工作。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控氮,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参考锈病类用药。(五)叶枯病1症状 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红褐色至灰褐色,过个病斑连成片,可占叶面积的1/3左右,病健交界处有1比病斑色深的纹带,后期病部干枯,散生黑色小颗粒。常见的有桂花叶枯病、翠菊叶枯病等。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组织上越冬。通过风

7、雨传播。夏、秋季发病较重。高温高湿、通风透光性差、叶势弱有利于发病。3防治措施(1)彻底清园,将病残体清理干净,以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注意增施磷、钾肥。搞好排灌系统,降低湿度。浇水尽量避免喷浇。结合修剪,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等。(六)煤烟病1症状 又称煤污病、烟煤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常在页面、枝梢上先形成黑色小霉斑,然后连成片,使整个叶面、枝梢上布满黑色霉层。影响植物的外观和光合作用。常见的有柑

8、橘煤烟病、紫薇煤烟病。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高温多湿、通风透光性差的条件易发生。蚜虫、介壳虫、蝉、白蛾蜡蝉等能分泌密露的害虫发生数量多时,能加重此病的发生程度。3防治措施(1)植株密度要合理,不能过密,合理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2)及时防治能分泌密露的害虫,参照蚜虫、介壳虫的防治。(3)药剂防治 发病期在结合防治害虫同时可选用以下药剂:10%百菌清乳油200-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七)霜霉病类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是病叶

9、正面出现不规侧淡黄至淡褐斑,叶背具白色、灰色或紫色霜霉层,如菊花霜霉病等。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上越冬。春、秋季发病较重,一般在凉爽、多雨、多雾、多露的条件下易发病。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残体。(2)注意通风透光和搞好排水。(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 25%甲霜灵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陪夜等。二、细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的病原为细菌,常见的有:(一) 细菌性软腐病1 症状 多发生在茎、叶柄。病部初期产生水迹状斑,并很快组织软腐,植株萎蔫,后期病部发黑,黏滑,并有恶臭味,植株很快死亡。如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2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主要靠流水、昆虫或接触传播

10、,在高温高湿、伤口多的情况下易发病。3 防治措施(1) 选用无病土或土壤进行消毒。(2) 选用无病苗,移栽时尽量减少伤口。(3)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保持通风透光,浇水以滴灌为主,尽量减少淋浇。(4) 发病初期喷施300L/L农用链霉素液或土霉素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二) 青枯病1 症状 由于受到细菌侵染根、茎引起维管束的损伤,植株感病后,地上部分表现出叶片突然失水下垂,但在早晚露水重或雾重时植株呈正常状态。根部变褐腐烂,并有臭味。最后整株枯死,但植株颜色仍保持绿色。如大丽花青枯病、菊花青枯病等。2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由雨水、水滴传播

11、。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故在夏季较常见此病。3 防治措施(1) 选用、培育无病苗。(2) 进行轮作,换土或土壤消毒。(3)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磷、钾肥,尽量避免伤口,注意保持通风,控制湿度。(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5%青枯灵400-600陪夜、土霉素或链霉素300L/L液。(5) 拔除病株,并用青枯灵、硫磺粉或硝醇粉进行土壤消毒。三、 病毒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为植物性病毒。为整株性病害,常引起寄主花叶、矮化和畸形。较常见的是花叶病。下面对花叶病作简介:1 症状 主要表现于叶片上,发病部位出现褪绿,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如菊花花叶病。2 发病

12、规律 由病毒汁液或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有利病害发生。3 防治措施 (1) 加强检疫,建立无病毒育苗基地,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无病苗。(2) 及时防治传毒昆虫。防治措施可参考蚜虫的防治。(3) 及时清除病株。四、 线虫病此病由线虫的寄主引起。线虫为微小的蠕虫,可寄生在植物的多种器官上。引起的为害状极像病害的症状,故将其称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松材线虫病,穿孔线虫病等。下面对根结线虫病作简介:1、 症状 在寄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瘤状物,线虫则置于瘤内。植株受害后枯死。2、 发病规律 雌虫产卵于根瘤内或土中,幼虫主要在浅土中活动,进入根部后,其分泌物能刺激根部产生瘤状物。主要通过种

13、苗、肥料、流水和农具等传播。3、 防治措施(1) 加强检疫。(2) 轮作、选用无病土栽种。(3) 土壤消毒 可选用10%益舒宝颗粒剂、10%克线磷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等,每亩施用量3-5kg.五、 地下害虫主要是指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表部分的害虫。(一) 金龟子类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其幼虫称为蛴螬,是苗圃、花圃、草坪、林果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根及近地面部分的茎。成虫可咬食叶片、花、芽。如铜绿金龟、褐金龟、大黑鳃金龟等。1、 形态特征(1) 成虫 中至大型,颜色多样,触角鳃状,前足开掘足,前翅鞘翅,多数种类腹部未节部分外露。(2) 幼虫 体灰白色,呈“C

14、”形,体胖而多皱褶,寡足型,臀部肥大呈蓝紫色。2发生特点 1至多年发生1个世代。在土中或厩肥堆中越冬。幼虫常年在有机质丰富的土中或厩肥堆下生活,取食腐殖质或植物的根。成虫具假死性,有些种类具趋光性。3防治措施(1)人工捕杀 利用假死性,将其振落地面捕杀。(2)诱杀 利用其趋光性,用灯光诱杀。(3)生物防治 利用鸟类、天敌昆虫、微生物等。(4)厩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土壤于秋、冬季要适当深翻。(5)药剂防治 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等每亩3-4kg进行土壤处理。40%速朴杀乳油、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800-1000陪夜树冠喷雾。(二)蝼蛄 俗称“土

15、狗”。属直翅目、蝼蛄科。食性杂,以成虫、若虫为害根部或近地面幼茎。喜欢在表土层钻筑坑道,可造成幼苗干枯死亡。常见有非洲蝼蛄、华北蝼蛄。1. 形态 体黄褐色至黑褐色,触角丝状,前胸近圆筒形,前足为开掘足,前翅短,后翅长,褶叠时呈尾须状,腹末具1对尾须。2. 发生特点 发生世代数因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多为1-3年完成1个世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中越冬。每年春、夏季为害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对粪臭味和香甜味有趋性。成虫喜欢在腐殖质丰富或为腐熟的厩肥下的土中筑土室产卵。3. 防治措施(1) 厩肥或堆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2) 诱杀 晚上用灯光诱杀。在炒香的饵料(米糠或豆粕等)中拌入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比例约100:1),制成毒饵,撒施于苗床上或植株行间地面,每亩用量约2kg。也可在苗圃、花圃周围挖些小土坑,坑内置少量新鲜马、牛粪或鲜草,再撒少量2.5%敌百虫粉剂。(3) 药杀 每亩用5%辛硫磷粒剂2kg或用90%敌百虫晶体0.1kg混细土于傍晚均匀撒在苗圃、花圃地面。(三) 蟋蟀 属直翅目、蟋蟀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