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30815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基本模式 左贵姣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需要。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走出“形式教育论”的误区,转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应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实实在在的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和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托尔斯泰

2、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里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产生弄清求知的迫切要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里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此环节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

3、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自主探究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如阅读、操作、尝试等。2、小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可以形成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直接说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又有类似的表述语言,比较容易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在这里,教师的角色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

4、发挥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热烈的气氛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使学生勇敢地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4、形成共识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愉快。此环节以15分钟左右好。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

5、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巩固深化,拓展提高的基本形式是练习。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进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练习在先,拓展练习在后。基本练习具有例题特征,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练习是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此环节15分钟左右,可以根据第二环节的时间适当调整。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以上只是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基本模式,可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框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使它成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每位教师在这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的课堂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