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305253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槽钎探技术交底(模板)范本(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 术 交 底 记 录鲁JJ-005工程名称孚日锦绣花园地下车库施工单位山东景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交底部位基础工程工序名称基槽钎探交底提要: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工艺交底内容:1材料要求 砂:一般中砂. 2主要机具 (1) 人工打钎有: 一般钢钎:直径2225米米钢筋制成,钎尖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米.大锤:重量810磅. (2)机械打钎. 穿心锤重10千克,尖锥头、触探杆、钎杆直径25钢筋,长度1518米. (3)其他有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克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3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槽底标高,表面应平正,轴线及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

2、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白灰点. (4)钎杆上预先划好30厘米横线. 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拔钎移位整理记录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灌砂 (1)就位打钎: 1)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钎端头,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厘米,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 2)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厘米,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2)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厘米时记录一次锤击数.(3)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

3、撬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余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4)移位:将钎杆或触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5)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或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厘米左右时,可用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灌一次,另一种是每天打完,统一灌一次.(6)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注:本记录一式二份,一份交底单位存

4、,一份接受交底单位存.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技 术 交 底 记 录鲁JJ-005工程名称孚日锦绣花园地下车库施工单位山东景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交底部位基础工程工序名称基槽钎探交底提要: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工艺交底内容:(2)一般项目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 钎孔灌砂应密实. 6成品保护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如打钎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而任意填锤击数. (2)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1)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锤击数)的钎孔分开.2)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

5、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注:本记录一式二份,一份交底单位存,一份接受交底单位存.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

6、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

7、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

8、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

9、,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

10、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

11、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XX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XX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 4.5 发生急性中毒、中署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安质部、办公室)外,应同

12、时XX市卫生行政部门。 4.6 发生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除报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质安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公安部门。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安全规定 5.1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复工换岗的人员未经岗位安全教育,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岗位进行操作。 5.2 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及佩戴超过使用年限(2年半)的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3 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4 严禁酒后及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5.5 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5.6 不得攀登脚手架。 5.7 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专业上岗操作证,不得上岗操作。 5.8 脚手架及所有机械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得使用。 5.9 电源开关箱不准一闸、一漏电、一箱多用。 5.10 未经指派批准,未经作业安全交底或安全交底不清和无安全防护设施,不得盲目操作。 5.11 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作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12 对各种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及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意拆除和有意挪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