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301425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潜山县余井中心学校汪中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化学年 级九教学形式讲授教 师汪中兴单 位潜山余井中心学校课题名称课题3 制 取 氧 气学情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

2、(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

3、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学生上台演示。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导入新课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提示:从反应的速度、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等方面考虑。)思考、讨论、发言。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实 验 探 究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观察现象;完成教材中实验25的表格。(引导实验)教材实验25:(1)不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2)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4、;(3)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讨论、比较与分析)分别比较(1)与(2)、(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结论。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讨论(投影)讨论:1、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2、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实验探究)1、教材实验26。2、补充实验:在实验2-5(3)中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学生讨论,提出各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一起探究,验证猜测的正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尝试用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

5、一步体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过氧化氢水+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思考、记忆;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过渡)我们不仅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还可以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投影)讨论: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他们有何特点?回忆旧知,对比新知,分析

6、、比较。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板书设计 课题3 氧 气 制 取(第一课时)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2)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2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 分解反应:一变多。作业或预习课后习题自我评价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