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29968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单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如图,在河岸上用细绳拉船,为了使船匀速靠岸,拉绳的速度必须是 A.加速拉 B.减速拉 C.匀速拉 D.先加速后减速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曲线运动都是变加速运动 B两个匀速直线运动(速率不等)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 D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3 、如图所示,在河岸上用细绳拉船,为了使船匀速靠岸,人应以怎样的速度拉绳: A匀速拉 B加速拉 C减速拉 D先加速后减速 4 、某人以一定速率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水流运动是匀速时,他所游

2、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5 、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两个速度大小不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合运动是加速运动时,其分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至少有一个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6 、关于合运动与分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个分运动的速度大 B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合运动的时间相等 C一个

3、合运动只能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运动 D物体的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7 、河边有M、N两个码头,一艘轮船的航行速度恒为v1,水流速度恒为v2,若轮船在静水中航行2MN的时间是t,则: A.轮船在M、N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大于t B.轮船在M、N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小于t C.若v2越小,往返一次的时间越短 D.若v2越小,往返一次的时间越长8 、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河宽为d,当船头垂直对岸航行时,则: A实际航程最短 B当船速不变,水流速度增大时过河时间不变 C过河时间最短 D当船速不变,水流速度增大时,过河时间变长9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3千克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向东的6牛顿的力

4、的作用下运动了四秒.在四秒末这个向东的力消失了,立即有一个向北的60牛顿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又运动了一秒,则: .物体在四秒末开始向正北方向运动; .物体在四秒末开始作曲线运动; .物体在四秒末的加速度是正北方向的; .物体在这五秒内的位移是26米.10 、关于运动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合速度的大小一定比每个分速度的大小都大 B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经历的时间 C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合运动一定也是直线运动三、填空题(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11 、某人站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经历时间1恰好到达楼上,

5、若自动扶梯停止运行而人沿扶梯上行,则需要经历时间2才到达楼上.现在使自动扶梯正常运行,同时人也保持原来的步伐沿扶梯上行,则到达楼上所用时间是_12 、如图所示,棒MN在夹角为300的导轨BA上向左滑行,若在滑行过程中,棒始终垂直于AB边,且速度为1.2m/s,那么MN与AC的交点P沿AC导轨滑行的速度是_。 四、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13 、飞机A向正东南方向飞行,航速200米/秒,飞机B向正东北方向飞行,航速也是200米/秒,A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B飞机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14 、在静水中航速为4米/秒的小船,要从河的一岸驶向另一岸,如果河宽100米,水流速度为3米/秒,那么小船渡河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秒?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CBBDACBCBCDBC11、答案:t1t2/(t1+t2)12、1.39m/s13、283m/s(200),向正北方向。(相对运动)1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