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29428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江苏省电力公司二00七年六月前言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监控中心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图像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最基本的目的是将变电站的各个监视点,如主控制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的运行状态实时图像、防火防盗等智能设备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可通过实时图像和远动信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分析。本规范对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功能、图像采集方式、图像语音编解码方式

2、、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网络通讯媒介及带宽需要、系统性能、设备构成及安装等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目录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总体要求5系统建设目标6系统建设规模和结构7系统网络通信要求8系统结构8.1系统结构要求8.2系统扩展技术要求8.3系统结构9系统功能要求91监控中心功能要求9.1.1实时图像监控9.1.2远程控制9.1.3报警管理9.1.4图像管理9.1.5安全管理9.1.6功能配置9.1.7系统管理9.1.8网络浏览9.2管理服务器功能要求9.2.1用户管理9.2.2用户权限管理9.2.3数据配置9.2.4数据转发9.2.5设备运行状态判断(心跳测试)9.2.6告警、事件、日志记录9

3、.3变电站端系统功能要求9.3.1实时图像监控9.3.2报警功能9.3.3控制功能9.3.4图像录像管理9.3.5接受远方配置功能9.3.6系统对时功能10系统视频图像技术要求10.1视频信号制式10.2视频编解码标准10.3图像质量11系统设备配置要求11.1站端设备配置要求11.1.1机柜11.1.2站端视频处理单元11.1.3电源11.1.4外围监控设备11.1.5报警探测器11.2监控中心设备配置要求11.2.1监控中心值班员工作站11.2.2其他设备11.3变电站基建工程监控典型配置12系统设备技术条件要求12.1系统设备环境条件要求12.2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要求12.3系统设备先进性

4、和可靠性要求12.3.1系统设备先进性要求12.3.2系统设备可靠性要求13系统软件要求13.1总体要求13.2应用软件要求14系统抗干扰措施14.1抗干扰措施要求附录A系统软件的功能说明附录B监控中心与站端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1通信协议说明1.1概述1.2说明1.3报文结构2通信层协议3互联协议的报文定义3.1报文原则3.2基本报文格式定义3.3基本数据格式定义3.4基本定义3.5报文类型定义3.6数据属性定义3.7数据结构定义3.8数据流方式4监控模块及相关监控节点编码规范附录C图像显示模块接口定义规范附录D视音频压缩技术标准简要说明附录EISO/IEC14496-2(MPEG-4)典型

5、参数设置范围本规范所阐述的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以一定数量的可相对独立的变电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采用以市公司管理服务器为核心的多等级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其等级的设置满足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要求。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为配合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而增设的电网辅助监控系统。本规范规定了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和实施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依据。本规范定义远程实时视频信息为变电站监控远动信息之一,简称“遥视”信息。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所属的新建及改造的远程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

6、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规范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J115-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12322-90通用性应用电视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GB12663-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4798.4-90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GB2423.10-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T17626.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

7、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IEC364-4-41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GB/T14429-93远动设备及系统-术语GB/T13926.n-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ITU-TH.323网络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CCITTG.70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标准YD610-93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ISO/IEC14496-2MPEG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6部分)。ITUH.263视音频编解码标准DL476-92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IEC60870

8、-5-101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EC60870-5-104远动网络传输规约IEEE802.310BASE-T以太网接口标准IEEE802.3U100BASE-TX快速以太网接口标准定义本标准使用的电力术语定义及中英文解释见GB/T14429;视频处理单元(RemoteVideoUnit,简称RVU):采用嵌入式视频技术,与远程终端进行各种信息交互、管理站内所有相连设备的服务单元,完成变电站所有视频信号及消防、防盗、门禁等智能设备信息的转换、处理、编码、发送,接收控制信号实现对站内所有控制对象的操作。监控模块(SM):指被RVU监控的设备

9、。在逻辑上监控模块表现为一组监控节点的集合。监控节点(NODE)所监控的具体量;具体分为:遥视量(YS)、遥测量(YC)、遥信量(YX)、遥控量(YK)、遥调量(YT)、时刻量、字符串量;如:红外(遥信量);温度(遥测量)。管理服务器(ManagementServer(简称MS):功能见第8.3节;网络结构(NetworkStructure):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Protocol):是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内各台位之间传输的完整数据通信协议格式。接口(Interface):指两个系统(上下级或对等系统)之间具体的通信协议;在应用到硬件设备时,指设备的物理端口互联协

10、议:互联协议是指RVU和管理服务器之间数据通信协议接口。互联协议的下行是指按该通信协议由管理服务器往RVU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互联协议的上行是指按该通信协议由RVU往管理服务器方向进行数据传输;互联协议实际上作为通信层协议的内容,相当于表示层的协议。总体要求系统必须具有性能可靠、技术成熟、功能完善、体系先进的分布式结构,系统配置灵活、操作方便、布局合理,满足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标准性、开放性、集成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及可维护性,可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分层管理,增减各类站级前端设备等。系统所使用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必须采用符合大规模拓扑网络传输需要的、低比特率的、交互式的、先进通用

11、的国际标准。系统所用软件、硬件、人机界面、通信协议和通信接口等应遵循当前最新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或行业标准。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耐压、抗浪涌电压冲击、抗雷击、抗强电磁干扰等其它抗干扰措施。系统各层次的网络互连应优先使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系统建设目标监视变电站区域内场景情况;监视变电站内隔离开关的分合状态;监视变电站内变压器、断路器等重要运行设备的外观状态;辅助监视变电站内CT、PT、避雷器和瓷绝缘子等高压设备的外观状态;辅助监视变电站内其他充油设备、易燃设备的外观状态;监视变电站内主要室内(主控室、高压室、电缆层、电容器室、独立通信室等)场景情况;实现变电站防盗自动监控,可进行周界、室内、门

12、禁的报警及安全布、撤防;实现站内消防系统报警联动,并对消防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实现对门禁、空调、排风扇等设备的远方状态监视和控制。能灵活适应监控中心的设置。变电站端视频监控系统应有告警硬接点接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或远动设备(简称RTU),提供消防、防盗的远动报警信息。系统建设规模和结构系统规模可根据电网区域范围大小和变电站数量组合定义,在各市公司设立集中管理服务器,省、县公司监控终端均通过该服务器获得授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服务器对市公司辖区所有RVU进行统一管理,是监控中心、WEB浏览与RVU之间的纽带,监控中心、WEB浏览与RVU之间的通信除视音频外都须经管理服务器转发。有人值班的110

13、kV/220kV变电站以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为主,同时在变电站端设立监控终端。对于500kV变电站,以本地监控为主,本地监控可以采用传统的模拟或数字的监控方案,但同时应建设网络化视频服务,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加入地区视频监控网络。7系统网络通信要求系统网络通信应采用IP网络技术组网,并可使用网络延伸器、网桥、路由器设备延伸接入站点。主干节点应具备链路冗余能力。管理服务器网络、区域监控中心网络应采用双方向100/1000Mb/s(10/100/1000BASE)光/电接口接入通信网;变电站端网络接入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E1接口:G.703信号收发(ITU-TG.703建议)。LAN接口:10BASE-

14、T(RJ45UTP)标准接口,符合IEEEE802.3/ETHERNET标准;100BASE-TX标准接口,符合IEEEE802.3U/ETHERNET标准。变电站端系统应优先采用10/100Mb/s(10/100BASE)光/电接口接入通信网,共享带宽时至少保证2M带宽;变电站端至现场设备之间链路,应采用抗干扰强的介质来实现;系统各层次的网络互连应使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应满足IP网络单播、组播功能等组网要求,IP地址分配应符合各级供电公司相关规范;应在网络系统中划分单独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专网,监控中心和变电站端和其它网络业务相互物理链路隔离或采用VLAN方式实现虚拟专网的逻辑隔离;系统结构系统结构要求系统应采用标准化、网络化、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符合ISO/OSI开放系统互联标准。系统应具备软硬件的扩充能力,支持系统结构的扩展和功能升级;系统应为其它系统提供标准图像接口,以利于其它系统调用及二次开发;系统所提供的支撑软件能支持用户进一步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软硬件接口应采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