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28879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一、什么是“炼字”据说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拜郑谷为“一字师”。因为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炼字”,或曰锤炼词语。一般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我们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二、炼字艺术题的一般呈现形式及解答要领(一)常见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2、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某字与其它某字比较,孰优孰劣?(二)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三)一般答题步骤1.字不离词,解释该字在词、句中的含义。2.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概括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或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四)真题例说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07广西柳州、北海卷)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问:请结合诗歌

3、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分析:解答此题,先要肯定“最”“绝”二字妙在哪里,(步骤一)并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步骤二)从而说出这两个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步骤三)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联想)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三、中考炼字艺术题目的呈现形式及解答(一)炼动词类1.根据你的感受,参照示例,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下列诗句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3分)(07天津人教四年制中考第29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李白渡荆门送别)感受:“随”字写出群山渐渐退去,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原野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初见平原的新奇、欣喜之情。答:“邀”字写出了诗人独酌索然而举杯仰头邀请明月(句意),(1分)与月、影共饮的情景(文意),(1分)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寂寞的凄凉(主旨情感)。(1分)2.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2题。(2分)(07襄樊课改区中考第12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安岳县07年九年级

5、毕业学业考试第5题)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4.阅读下面的诗(07河南高中学业考试第24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二)炼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类简例1.山中与幽人对酌(07浙江嘉兴第18题)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 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

6、琴来。【注释】幽人:指隐居的高士。卿:对好朋友的称呼。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答:三个数量词“一杯”构成反复(手法),极写饮酒之多(含义),表达作者之痛快酣畅情怀(表达作用)。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07河南中招第22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3.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07

7、南京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第6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五、中考炼字艺术题仿真练习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

8、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品词答案

9、一2、答:妙在美景(文意)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句意),(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主旨)。(1分)(基本意思符合即可)3、答:(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含义),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含义),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作用),做到情景交融(手法)。(4分,各2分)4、答:(从炼字的角度)“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含义),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表达作用)。二2、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手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含义)

10、,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作用)。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3、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句意),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主旨)。(意对即可)(2分)参考答案: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3.“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4.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