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28069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组织措施2三、管理措施2四、合同管理措施3五、工程各分项工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31、地基与基础工程32、主体工程43、楼地面工程104、屋面工程135、装饰工程136、门窗工程157、给排水工程17六、质量通病的管理措施20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要想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预防治理,就要首先了解清楚都有哪些质量通病,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治理。我项目部结合凤凰大酒店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质量通病防治的一些书籍、资料,提出以下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工程概况合山市档案馆工程,由合山市档案局投资

2、兴建,由广西建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广西联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由于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通病的防治工作又牵涉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及各施工阶段,解决好质量通病的防治成了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保证在施工中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克服质量通病,我方制定了以下措施及制度:二、组织措施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名单如下:组 长:黄 鹏副组长:吕广坤组员:黄世将 唐芳德 邱广南 韦利宽 沈莉莉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 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

3、,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责任: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3、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包范围的施工质量通病。三、管理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2、装饰装修工程必须做到“方案指路,样板先行”,样板间(样板墙)必须经监理、业主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3、建立工序的交接与会签制度;4、建立成品保护制度,发至各参建方。四、合同管理措施为了做好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本方案经贵方批准后,力争在不增加造价的基础上,按施工规范及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在增加造价很少的基础上

4、,按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认真落实。五、工程各分项工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沉降不均匀1.原因分析(1)标高失控,槽宽度严重超标(2)基土扰动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主要是地基受水浸泡受冻融影响或机械挖土时超挖,而无预留人工清土高度,基底有浮土未做认真处理。(3)存有橡皮土,基土中含水量过多。(4)挖好基(槽)坑后,长时间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将会导致基槽龟裂,直接影响地基土持力层的质量。2.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标高和挖槽宽度(2)严防地基土扰动,雨期施工时必须设置排水场和集水井,以便及时将雨水和地下水排出,防治积水浸泡地基土,冬期施工时对

5、基槽应做好保护,机械挖土严格控制挖土标高,预留出人工清理高度150200,浮土必须清理干净,然后加固处理。(3)扰动土、松散土和局部硬土的土层不厚时可做踏步地基处理,对橡皮土可采用换土晾晒等方法处理,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4)对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基坑,必须覆盖或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以防止日晒造成龟裂。1-2边坡塌方1.原因分析(1)基坑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支护措施不当导致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2)地表水位地下水位高和雨水浸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破坏了土的粘聚力。使坡底失稳塌方。(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

6、力增大再加上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2.预防措施(1)熟悉和准确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深基坑或容易塌方的部分可加支护;支护的方式根据土的类别、槽基深度地下水位来决定。(2)做好地面排水措施,槽坑挖好后其周边要砌好挡水埂,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基坑底四周设排水沟并在低洼地点设集水坑,当地下水位高时应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集底以下0.5-1.0。(3)挖方时严禁抛土太近,边坡坡顶堆料过多,边坡过陡以及附近有过大的振动冲击荷载,当土质干燥密实时堆土距离不得少于3m,土质松软时不得少于5m。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尽量防止对地基后扰

7、动。1-3回填土下沉1.原因分析(1)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含水率大。(2)土料内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土块。(3)回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夯实或夯实密度不符合规定。(4)基坑内有集水、淤泥、杂物未清除。2.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土料的含水率及土料的选用。(2)填方必须分层铺土压实,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3)基坑回填前,必须槽内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二)主体工程2-1砌体工程2-1-1砂浆强度不稳定原因分析(1)水泥质量不合格。(2)砂的含泥量大。(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4)水泥混合砂浆中塑化材料的掺量为使砂浆和易性好常常超过规定用量,从而降低砂浆的强度。(5

8、)塑化材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含有较多的灰渣。(6)砂浆搅拌不匀,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使塑化材料散开,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和易性。预防措施(1)进场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其技术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2)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小于M5的砂浆的含泥量10%。(3)建立施工计量工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质量的准确性,并严格按配合比拌制。(4)施工中不得采用随意增加石灰膏、微末剂等掺量的方法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5)砂浆搅拌加料顺序: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部分沙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子和沙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

9、,再投入其余的沙子和全部水泥。2-1-2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原因分析(1)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标号水泥和过细的沙子使沙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用量减少,沙子间的摩擦力大,砂浆和易性较差,容易产生沉淀和表面泛水现象。(2)掺入的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有多量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结硬、不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3)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4)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在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5)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使砂浆积剩过多,造成剩余砂浆隔日加水捣碎拌和后继续使用。预防措施(1)低强度等级砂浆必须使用混合砂浆如使用混合砂浆

10、确有困难,可掺微末剂或掺水泥用量5-1%的粉煤灰,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2)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实验时试配的的操质要求,现场的塑化材料应存放在灰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3)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洒在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保证搅拌时间。(4)灰槽中的砂浆,使用时应经常用铲翻拌、清底,应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于新拌砂浆混合一起使用。(5)拌制砂浆应加强计划性,每日拌制量应根据所砌建筑的部位决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制的砂浆,砂浆的使用时间,一般气温条件下,可控制在3-4h用完,气温较

11、高时可控制在2-3h用完,应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的现象。2-1-3组砌方法不正确原因分析(1)撂底不正确。(2)忽视组砌方法。(3)半头砖集中砌筑造成通缝。(4)没有按设置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螺丝墙。”(5)砌体留槎错误。预防措施(1)控制好摆砖撂底,在保证砌筑灰缝8mm-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2)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3)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不得集中使用,一砖成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碎砖头。(4)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皮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于砖层必须吻合(5)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要求先

12、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6)施工洞口留置应距纵横墙500之处留置阳槎,并应放置拉接筋和过梁。2-1-4 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接不良原因分析(1)砂浆和易性差,操作者用大铲和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2)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水平灰缝缩口太大(3)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能力预防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改进砌筑方法,按三一砌砖法砌筑,干砖严禁上墙,砌筑前1-2天将砖湿润,严禁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失去粘结。(3)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

13、后进行刮缝2-1-5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原因分析(1)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挑出层中采用顺砖。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3)拉接筋设置的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4)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留直槎时漏放拉接筋(5)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易塞严,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槎部位不顺线预防措施(1)砖砌体外墙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和楼梯间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隔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中挑

14、出层部位,均应用丁砖砌筑(3)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拉接筋及制作(4)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角尽量同时砌筑不留槎(5)应注意接槎质量,首先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2-1-6墙体裂缝原因分析(1)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的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是由于窗台、窗台墙与窗间墙荷载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边产生剪力、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造成的(2)楼两端因温度应力很大、砌体抗剪能力低,在窗洞上部出现水平或斜向裂缝。特别是不安规范要求设伸缩缝的住宅尤其严重(3)顶层横承重墙因砖砌体和混凝土膨胀系数相差约一倍,混凝土圈梁向两端膨胀,

15、对砖砌体产生正八字裂缝(4)女儿墙根部未考虑留置屋面承重板膨胀的伸缩缝时,女儿墙根部将承受板的强大的温度应力,砌体抗剪能力又低,最终导致女儿墙根部裂缝预防措施(1)窗台墙竖向裂缝为住宅工程常见的结构裂缝,为防止窗台墙产生竖向裂缝,一是在窗台下砌体中配筋,二是调整基础底的宽度和加大基础刚度;三是在窗台处加一扁梁(2)在住宅纵向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时必须设伸缩缝(3)楼两端顶层的两间范围内在内纵墙与承重横墙交接处设抗裂柱;外纵墙与承重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两间范围内的砌体,由圈梁以下300处加2根4冷轧带肋钢筋(370墙加3根)一道,其下相隔500再加二道 相同的抗裂加强筋(4)顶层由两端山墙或伸缩缝处向内数的第四道承重横墙开始与外纵墙所有的结合部由圈梁以下300处加2根4冷轧带肋钢筋(370墙3根)一道;其下相隔500再加二道相同的抗裂加强筋。抗裂加强筋伸入横承重墙2、伸入外纵墙0.5(5)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的保温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烈日照射变化因温差而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