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2794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 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 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同 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 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 5min 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 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min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min,测得一次脉率100 次/min ;基本部分占27min,共测6次脉率,

2、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 次 /min ;结束部分占4min,测得的脉率为100 次/min;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 1)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从 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 率,如100 次/min,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 如178 次/min ;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这时,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 次/min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 负荷量是否恰当。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 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表 1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

3、化曲线图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次体育课分割为 8 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L Xn=Nt+dt其中E Xn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 率, 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 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 之差。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L X1=80 X 5+20/2 X 5=450L X2=100 X 5+28/2 X 5=570LX3=128X5+2/2X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L X4=680、L X5=750、L X6=840、L X7=795、 L X8=600。其次,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和连续

4、性,以及整个教学的过程,适当 地把上述 8 个小区加以合并并扩大,即把这次体育课中的第 1、2 和第 3 4、5、6和第 7、8 等小区分别合并为三个大区,并计算出各大区的平均生 理负担量:工X1,2450 + 5705 + 5=102工 X = 650 + 680 + 75。+ 840 = 1453,4,5,65 + 5 + 5 + 5X7,8750 + 600=1355 + 5把各大区的平均生理负荷量绘制成图 2。最后,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和生理负担等级。该次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荷量为:工X +工X +工X +工X +AA+厶X5330 亠12348 二二 133次/mint40生理负荷量等级

5、的评定,常用强度指数法,其计算公式为:生理负荷量指数=平均脉率课前安静时的脉率已知这次体育课前安静时的脉率是80次/min,所以生理负荷量指数为:128/80=1.6 。然后查表 3 可知,该次课的生理负担量等级属中等。表 3运动强度指数评定表强度指数运动量等级2.0 1.8最大1.8 1.6大1.6 1.4中等1.4 1.2小1.2 1.0最小根据库柏报导,对心、肺功能锻炼的最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 量最大的范围内。这个范围的心率,多数报导在 140150 次/min之间。有 实验证明,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间达20min以上,T细胞免疫功 能即下降,约需 12h 才能恢复。因

6、此,一般学校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 超过180次/min为宜。而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在25%45%之间。因此,有 人提出,对一般中 |、小学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等级的确定。可用百分法(k% )来计算。即:X100体育课平均脉率-课前安静时脉率 体育课最高脉率-课前安静时脉率若按此方法计算,这次体育课的 k 值为:k% = JIMI X100 = 49%,查表4可知,这次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也为中等 表 4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等级表k%生理负荷量等级020%最小2040%小4060%中等6070%大7080%最大在计算生理负荷量指数时,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时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各种外部因素,否则

7、,计算出来的生理负荷指数可因安 静时的脉率的上升而偏低。生理负荷量等级的评定方法,是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和体育保健等学 科共同关心的课题,而且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上述方法可为评 定生理负荷量等级时选用。二、生理负荷量测量结果的评定 因此,我们认为,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应该根据人体生理和功能活 动变化的规律,逐渐加大运动量,到体育课结束前又要逐渐减少运动量。 按一次体育课的结构来看,生理负荷量的高峰,应控制在基本部分的中期 偏后为宜;准备部分的生理负荷量不宜太大,以免体力消耗过多;结束部 分的生理负荷量应明显下降。 以上述体育课为例, 从脉率变化的曲线上看 生理负荷量是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

8、下降,可以认为这次体育课的生理负 荷量的安排是合理的。试谈心理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建设小学 许剑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而在推行素质 教育的形势下,体育教学由于它的特殊性,应用心理学理论进行体育教学 就显的得更为重要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体育教学呢?本文试就下 面三个问题进行阐述。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贯穿在教学和 身体练习的全过程 中,尤其在学生遇到矛盾时,他们的思维更处于积极状态,如何启发学生 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运用表象训练方法能促进学生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并能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表

9、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反映,它是在感知觉 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过去感知事物形象的再现。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正是凭着自己的运动表象进行运动练习或表演,如果运动 表象不清晰或没能建立起来,就不能正确完成练习。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各 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摄取大量的材料, 为建立理性认识打好基础。 例如 在一年级前滚翻的教学时,教师用方盒、圆球、板做教具演示,使学生从 视觉上明白圆球比方盒滚得快,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再说明“团身” 的道理,以及“团身”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练习前建立了正确的理性认识。第二、运用表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的能力。想象的反映对象已超过

10、了直接知觉的范围,它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事 物,包括过去的、外域的、或未来的事物。想象的这种“超前”的反映, 可以使人预测计划行动,使行动的结果、进行的程序、使用的手段等都具 体化。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能借助想象产生预期 结果的表象。在体育教学中在表象训练的基础上逐渐进行想象训练的渗 透,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独立的思维能力就能 发挥创造想象力。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任务、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 象的心理过程,如:新创造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体操造型等等,都是 创造想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再造出的事物的新形象, 而是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出的新形象

11、。因此,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 颖性等特点。在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中发展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创造想象 是培养他们进行创造发明的心理前提。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掌握认识技能、技巧的基本条 件。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就是从众多的事物 中选择出人要反映的对象。集中是指人在选择对象的同时,对别的事物的 影响加以抑制而不予理会,以保证对选择的对象有鲜明清晰的反映。注意 是一种心态, 它不能脱离感知记忆、 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有意注意进行教学。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 的,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是一种主动的

12、、服从于当前 一定任务的、并且受人的意识控制的。人的学习、受训练、知识的增加等 任务的实现,主要靠有意注意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和保持“有 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学生对于学习的任务的 重要性理解得愈清楚、愈深刻、则完成该项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从而也 就能够坚持有意注意。例如,上课前向学生讲清楚本课内容的具体目的和 任务,并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本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理解清楚,并带着强烈的愿望在练习中完成。第二、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有意注意要靠间 接兴趣来维持。比如,一个进行体育治疗的患者,他对体育活动本身也许 是不感兴趣的,也就是无直接兴趣,但他对运动可以治好疾病恢复健

13、康有 兴趣,也就是有间接兴趣,所以他能长期注意坚持锻炼。第三、加强意志 的培养。对于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和运动项目的枯燥无味或引起注意分 散,就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努力来排除内外干扰,养成专心致志地学习的习 惯,并要锻炼自己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训练的意志品质,逐步发展自 己注意稳定性的良好状态。所以教师在体育课上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贯 彻课的始终,对教学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三、生动的直观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是以感知作基础,如果教师能充 分发挥直观作用,从各方面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 感觉来感知动作,便能提高教学效果。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

14、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在 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 和练习过程是以感觉和知觉做基础的,所以教师能否发挥直观作用,对学 生掌握动作程度以及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例如,教师在传授“原 地侧向推实心球”一课中,教师在示范做动作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动作时, 只做好伸臂和拨球的动作,而没有做好蹬地、转体、挺胸的动作,这样会 使学生在直观作用下,忽视了蹬地、转体、挺胸的环节,而片面追求伸臂 和拨球的技术动作,这样使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务必 做到言简、准确无误,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求 教师的示范动作尽量做到准确、优美,这样教师就能充分发挥直观作用, 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学习、理解、掌握动作。体育教学时时刻刻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掌握心理学基本 理论和运用心理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恳请体育工作 者们应重视心理学理论在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