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古诗-赏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27456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谷园-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金谷园-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谷园-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谷园-古诗-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谷园-古诗-赏析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作品赏析 【注释】:金谷园:晋石崇的豪华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阳。石崇有爱姬,当石遭人陷害被捕时,跳楼自殒。【简析】:诗人见到晋代石崇的金谷园一片荒凉,顿生沧桑之感,对其爱姬绿珠的身死也寄予的悲悼和同情。-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美,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2、。面对荒园,首先浮如今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欣赏废园中的风光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仍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

3、?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黄昏,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突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黄昏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浸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提醒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那么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