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27258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雨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雨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雨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雨巷-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巷教学设计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四中詹楚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教学重难点】“象与情合”“情由境生”。【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二、教学步骤(一)作家介绍师:为什

2、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二)创作背景(幻灯片)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

3、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三)朗读指导雨巷(课件播放朗诵)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四)课文分析1意象理解(幻灯片)何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

4、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生:描绘了一个姑娘。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生:丁香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

5、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幻灯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景浣溪沙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生:回答如下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

6、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2主旨理解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A政治诗(姑娘=我)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

7、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情绪:苦闷、彷徨基调:困惑、幻灭B看成爱情诗未尝不可(姑娘=姑娘)情绪:失恋基调:哀怨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姑娘=理想)情绪:可望而不可即基调:无奈(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巧用象征,诗意朦胧、含蓄(音乐美刚说)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象达到朦胧、含蓄?A油纸伞B雨巷(C丁香)意境:伤感、惆怅、无奈(五)想象探究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

8、天环境如何?);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提问:(分析环境特征)“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板书:象 与 情 合情 由 境 生(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七)布置作业“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请

9、同学们发挥想象,选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写一首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的现代诗。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三、退出:(课件播放歌曲)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初步尝试诗歌写作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这三个目的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加进相关的学习内容。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

10、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雨巷教学设计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实验中学于济源【设计说明】: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所以,通过朗读感受诗的意象和音乐美,是把握诗意的重点。其次通过问题探究,来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和主要表达技巧,再次强调字词的认识、书写和对全诗的书写,记忆,加强书面语言的学习积累,即完成了本诗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朗读感受诗歌意象,进入诗歌创造的意境。【教学难点】:分析意象特点,理解作者朦胧的心绪。【教学关键】:理解和欣赏两个主要意象。【教

11、学课时】:1课时【教学班级】:高一172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由朗读5分钟,给生字注音,并读两遍记住。2全体齐读两遍,感受诗的音乐美。3问题探究:诗中的“我”有怎样的情绪?可联系时代背景作一定的解读。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中。【实施目标】:1自由朗读5分钟,给生字注音,并读两遍记住。 2找两名同学朗读,检测对字词的认识情况。(5分钟左右) 3全体齐读两遍,感受诗的音乐美。(5分钟左右) 4问题探究:诗中的“我”有怎样的情绪?可联系时代背景作一定的解读。预设: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

12、的一个场景。“我”撑着油纸伞孤独地走着,“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走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

13、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

14、、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有人认为,诗中的“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的象征,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和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关。也有人认为诗中的“姑娘”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说本诗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你认为呢?因为是朦胧诗,可以有多种解读。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预设: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