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272133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食用菌母种制作一、目的要求: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三、实验步骤与方法:培养基的制作1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1)熬制。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称

2、取200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片。量筒量取1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毫升。(2)分装试管。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3)捆把。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贴上标签,准备灭菌。(4)灭菌。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5)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菌种分离与培养(1)

3、种菇选择。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内备用。(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内避光培养7-8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四、实验结果每人制作平菇母种一支。记录母种菌丝的生长情况。五、作业1.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一种?该方法有何优点?2.组织分离法制

4、作母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操作中如何避免母种制作失败?实验二 食用及药用菌原种制作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2、掌握玉米粒原种的制作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 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 无菌操作;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制作菌种.难点: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制作菌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实验内容:1、按比例计算、称取各组分;2、添加、混合均匀各组分;3、培养料水分、pH调节、装袋;4、原种培养基灭菌;5、转接、培养原种。6、原种质量检查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铲、原种瓶、橡皮筋、塑料环、高锰酸

5、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平菇母种。实验步骤一 原种培养基的制备1. 选定配方。玉米97%,碳酸钙2%,石膏粉1%,PH6.5-7.0。2. 培养基配制。选择无病虫害的的玉米粒,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40小时左右。加水超过玉米粒表面,煮开锅后,小火再煮5-30分钟,使玉米粒充分煮透(胀而不破,切开后无白心)。用清水冲洗冷却,淋去谷粒表面水份。加入碳酸钙和石膏粉,充分搅拌均匀备用。3. 装瓶封口。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原种瓶中。将玉米粒培养基装至低于瓶肩处。做到培养基均匀一致,松紧适度,料面平整,擦净瓶口内外壁。塞上棉塞,外面用一层牛皮纸包好。4. 灭菌。分装好的原种瓶在当天灭菌,避免培养基

6、发霉变质。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压力1.4-1.5Kg/cm2。灭菌时间为1.5-2小时。冷却至30以下待用。二 接种1. 超净工作台消毒灭菌。将灭菌后的原种瓶及接种用的所有用具(酒精灯,接种铲等)放入接种场所,进行消毒灭菌。2. 接种。将平菇母种试管外壁表面消毒后放入超净工作台中。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棉球再次对试管外壁表面消毒,特别是管口处,去下棉塞后,试管口在火焰上烤一下,然后用经火焰灭菌并已冰凉的接种铲将母种斜面分成4-6份,将其固定在接种架上,注意管口始终在酒精灯火焰形成的无菌区内(管口离火焰1-2厘米)。然后左手持原种瓶,右手取下棉塞,瓶口在火焰上烤一下,用接种铲取一份母种迅速准确的放

7、入料瓶内的接种穴处,棉塞过火后塞好,包上包头纸。如此反复,每支母种可扩接原种4-6瓶。三 培养。将接种后的原种瓶放入消毒过的培养室培养,培养温度为25。定期检查杂菌发生情况,从培养3-5天开始每天检查一次,当菌丝封住料面并向下深入1-2厘米时,可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发现污染的瓶立即淘汰,并隔离污染源。四 原种质量检查无论麦粒原种还是棉籽壳原种,接种后在25左右培养20-40天,菌种即可长满瓶。品质优良的原种,菌丝洁白、纯净、有食用菌特有的香味。若出现黄、绿、黑等颜色的毛状物或菌瓶内有酸臭味道。不能使用,应将其灭菌后远离培养场地处深埋。作业1. 食用菌原种培养基主要有哪些?2. 制作原种过程中应该

8、注意哪些问题?实验三 食用及药用菌栽培种制作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2、理解好的栽培种培养基对生产的重要性;3、掌握水在配料中的作用;4、掌握栽培种制作技术。重点与难点:重点: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 栽培种制作技术.难点: 水份含量的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实验内容:1、按比例计算、称取各组分;2、添加、混合均匀各组分;3、培养料水分、pH调节、装袋;4、栽培种培养基灭菌;5、转接、培养原种;6、栽培种质量检查.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铲、盆、聚丙烯塑料袋、橡皮

9、筋、塑料环、高锰酸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平菇母种。实验内容与方法一 培养基的制作1. 配方。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1%。糖1%(料:水=1:(1.2-1.3)。2. 拌料。根据制种需要,按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称量各种原料。然后将棉籽壳和麦麸先混合一起。石膏和蔗糖混溶在拌料的水中,搅拌均匀后,泼洒到棉籽壳上再搅拌均匀。3. 测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合适,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谁,充分搅拌均匀,再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4. 装袋。 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边装边压实,

10、一直装到塑料袋容积的35左右。5. 打孔。装好培炎养料后,从袋中央用锥形木棒打一孔,孔深距袋底部2-3厘米。6. 封袋口。将塑料颈圈或无棉塞盖体的环套在塑料袋口上,然后将袋口外翻,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体的盖子。棉塞的外面还要包一层牛皮纸,用线绳扎好。擦净塑料袋外面所粘附的培养料。二灭菌由于栽培种数量大,小型灭菌锅不合适,应使用大型立式或高压蒸汽灭菌锅。栽培种由于装量较多且较实,一般要求1.4-1.5Kg/cm2灭菌1.5-2小时。灭菌结束后,培养料冷却至30以下待用。三接种和培养1. 接种。将接种袋放入通过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的接种室或紫外灯灭菌的无菌操作台。两人合作接种时,一人以无菌操作方

11、法用接种铲或大镊子取一小块原种菌丝,另一人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栽培种袋口(袋口应倾斜在火焰旁,切勿直立),迅速将原种接到袋中,塞上棉塞或无棉盖体的盖子即可。2. 培养。接种完毕,将栽培袋搬到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应该比这种食用菌菌丝的最适温度低2-3。四栽培种质量检测 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处理掉,不得与好的菌种袋放在一起。经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使用。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污染,不可使用。作业1. 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 综述母种、原种、栽培种在生产上的作用。实验四 平菇栽培技术目的要求:

12、1、 了解平菇栽培的人工环境条件;2、 了解生料栽培的基本方法;3、 掌握平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要点。重点与难点:重点: 生料栽培的基本方法; 平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难点: 平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实验内容:1、培养料备料、装袋、灭菌;2、转接生产种;3、发菌管理;4、出菇管理;5、采收。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鸡腿菇栽培种、栽培料、接种铲、喷壶、灭菌锅、酒精灯、接种铲、盆、铁锨、聚丙烯塑料袋、塑料环、细棉绳、橡皮筋、高锰酸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脱脂棉。内容与方法1. 配料。棉籽壳

13、99%,石膏1%,多菌灵0.1-0.2%,培养料混合均匀后的含水量为60%-62%。2. 拌料。拌料时先称好棉籽壳,倒在已消毒好的水泥地面或桌面上,再把称好的多菌灵用水溶解,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棉籽壳中,边拌料边加水,直到均匀为止。3. 测含水量。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合适,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谁,充分搅拌均匀,再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4. 装袋接种。采用宽25-30厘米,长40-50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一端用透气塞封口,先装入一层已掰成蚕豆粒大小的栽培种,再装入一层厚约5厘米的栽培料(边装边压实),再加

14、一薄层栽培种,如此重复,直到快装满塑料袋时,最后在袋口放一层,加入一透气塞后将袋口扎紧,也可仅在塑料袋两端和中间部位放菌种。袋口直接扎紧后打孔透气。栽培种的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5%-20%。5. 培养。将接完种的菌袋运到培养室中平放在培养架上培养。需要码放时,不要堆的太高。培养室要求室内卫生,清洁,通风良好。在较低的室温(15左右)条件下培养,能显著降低污染率。袋筒培养一段时间,应进行翻袋。目的在于让菌袋各部分发菌一致,并在发菌的同时挑出污染袋。经30-4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6. 出菇管理。当菇筒内菌丝生长好后应立即搬到出菇室进行出菇。出菇室要求清洁卫生,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能好。出菇室的地面

15、以水泥地面或砖面为好。(1)原基形成期:光线和变温刺激有助于原基分化,此时菇房应该有散射光照射,菇房温度以10-15为宜。菌袋在这样的条件下继续培养3-7天,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菌袋两端开始出现米粒状的纠结物)。此时应该将菌袋两端透气塞拔掉,使袋筒通风换气,响室内空间喷雾状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0%-85%;(2)菇蕾形成期:原基得到空气和水份后生长很快,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这时应将应将袋筒两端多余的袋边卷起,使菇蕾两边的栽培料露出袋筒。菇蕾形成后,除需要光照外,菇房温度还应该稳定,这样有利于菇蕾的生长发育,一般保持在15-16。菇房内的相对湿度应该为80-85%,要给予适当的通风,否则菇蕾会因为缺氧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通风应在喷水形成之后进行,以免菇蕾因通风而失水干缩,甚至死亡;(3)子实体生长期:菇蕾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形成长大。此时对水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