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7155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_4(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须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知人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课文内

2、容简洁易懂,生动好玩,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高傲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老师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提出问题、组织探讨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依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详细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为了让学

3、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加,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实行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高傲、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柔些,给人以虚心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高傲无理,而陶罐虽然虚心,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相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实、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牢固、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年级的孩子在自

4、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醉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相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相识上的偏差,须要我们老师在详细的课堂情境中奇妙地加以引导“修正”,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朗读

5、中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3、理解人各有特长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特长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理解人各有特长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特长去比别人的短处。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相识了两个新挚友,他们是生齐:陶罐和铁罐2、你喜爱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指名说(因为陶罐虚心,而铁罐很高傲。)二、体会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高傲?去文中找找出示句子: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A、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B、 理解“讽刺”:找近义词。体

6、会铁罐的高傲1、 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课文有特别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2、 生自渎后沟通: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说。A、 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高傲)B、 怎样读才能读出高傲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高傲的语气。C、 其实一个句子有许多读法,请你再细致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探讨各种不同的读法。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视?B、 轻视是怎样的神态?表演。C、多人试读。 “

7、住嘴!”铁罐愤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讽刺陶罐?B、 理解“愤怒”“同日而语”。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D、小组读。“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a、 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b、 师生评价后再读。3、铁罐就这样在高傲、轻视、愤怒地讽刺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体会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讽刺,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A、 指名说,边出示句子重点指

8、导句:“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理解“软弱”。陶罐的确是简单破裂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理解“和谐相处”陶罐的愿望是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分角色朗读。A、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殊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C、 指名分角色朗读。D、 评价。三整体感知其次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1.了解陶罐的优点.师: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傲的铁罐和一个虚心但不懦弱的陶罐。师读课件上

9、的句子: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很多年头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生填空说。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师:时间在消逝,一百年过去了生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师:时间在消逝,一千年过去了生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师:时间在消逝,五千年过去了生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师:多么了不得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溢了惊喜。出示课件:“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异地说。“真的

10、,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兴奋地叫起来。“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当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生读并分角色读。2看到铁罐的弱点。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遗忘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出示最终一段生读。师:铁罐究竟哪里去了呢?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说明。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师:许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很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拿自己的特长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

11、的地方。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最近在网上通过视频,观听了陶罐和铁罐一课,再结合自己上过这课后的感受,详细有以下几点反思:一、相识陶罐与铁罐,了解何为陶罐教学本课一般从板书课题入手,带领学生相识生字“陶”,视察难字“罐”,看课文插图相识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或设问:陶罐与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由此,引领学生初读课文。课后,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觉,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太浅,缺乏实践阅历,竟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陶”为何物,更不知道“陶”具有易碎的特点。这样,学生对课文中铁罐讽刺陶罐的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合理性的理解就失去了基础,对铁罐恃强凌弱、盛气凌人的理

12、解就大打折扣。难怪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始终浮于表面。二、以角色的情感改变为线索在教学时,老师能抓住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情的关键词语,去引导学生读出角色在不怜悯境下的语调、语气,理解角色的情感,如铁管的高傲、轻视、愤怒等,陶罐的虚心、争论等,直至学生把课文读得生动、栩栩如生。这样的教学,把握重点词语来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来表情达意,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文本学习,值得确定。然而,教学仅止于此是不到位的。这样的教学环节只是抓住了铁罐讽刺陶罐过程的一部分,忽视了情感发展的轨迹,忽视了对情感线索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显得零碎。老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感悟铁罐“高傲轻视愤怒”的情感升级过程,整体感悟

13、陶罐“虚心争论不再理睬”的情感发展线索。三、陶和铁的改变与其长短的关系沧海桑田,陶罐与铁罐会有怎样的改变呢?课堂上老师会顺着故事提问,如:想象,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它们之间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陶罐会有多大价值?听了陶罐的找寻的话,铁罐会怎么想,怎么说?等等,诸如此类。这些问题显得零碎,有的还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事实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相识陶罐对铁罐的既往不咎,相识陶罐宽容的形象和关切挚友的情意,相识陶罐虽然易碎但永不腐朽、铁罐虽然坚硬但简单腐烂的特点,进而理解人各有长短,应正确对待“长”“短”的寓意。四、解决问题,理解文意陶和铁因不同的质地而具有不同特点。铁罐坚

14、硬,不怕摔打;陶罐易碎,经不起碰撞,这是故事得以发生、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胜利的关键一步,它对理解铁罐骄横的性格,对理解角色的“长”“短”及其改变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学中,只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变与不变”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便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深刻理解,教学自然简洁、高效。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一、案例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殊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竞赛,怎么样?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爱的部分。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老师指导、参加。)师:哪一组有信念先来比一比?生:(二、四组都抢着比)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生:(轮读、抢读、评读)师生:评比擂主。(鼓掌庆贺)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生:(大声喊)我能画。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在画一画。生:(找、读、想、画)师:谁情愿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殊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