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27134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长春版教材期初辅导材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教学重难点1、加强综合,突出

3、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样,依然是十一个板块,体现着“革命精神,文化积累,生活启示,壮志雄心,祖国河山,英雄形象,名著导读,美好憧憬,诗词熏陶,多维思考”等特点。它既是前几册教材编排的延续,又是学生理解和积累的深化。基于本册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落实学习目标,强化精读和积累,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积淀学习方法。当然,知识与能力是需要并行的,只有二者相得益彰,才能让知识促进能力的增长,能力促进知识的丰富。学

4、生语文学习的能力需要很多,我们需要在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概括能力、搜集和整理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动起来,加强课外搜集与课内知识的联系,强化引导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理解、归纳等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语文味。本册教材,在注重了文化品味的同时,从多视角选材:依然是既有历史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名篇名著,又有文言文精选,使整册教材饶有兴味,视野开阔。四、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有55人。学生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总体上分析,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有所上升,不过学生之间还有点差距。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

5、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毕业班面临升学压力,需要引导学生以一个积极端正的心态来面对。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最好方法。 形式多样、灵活多边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认真备课就现得尤为重要。 2、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做到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 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

6、达能力。4、强调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 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积累应该整体把握、螺旋渐进,而不是线性发展的。要 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的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 众的语言、古人的活的语言,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 与创造力。 5、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注重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及时总 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6、年级组教师应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第一板块教学计划第一板块“革命岁月”。首先说明一下,学习本板块内容,需要了解文章和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些革

7、命精神和气节,总之,需要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第一篇是井冈翠竹,课文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文章比较长,重视了描写、记叙、抒情等写作手法,教学中应引领学生细心体会。比如文章的第二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山景色的描写;第五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翠竹在历史斗争中的记叙;第八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山人民革命精神的抒情。不但要让学生感悟到这

8、些写法的魅力,更要让他们学习积累这些写法的优美词句,所以,文章最后要求背诵二、五、八自然节。同时,课后还安排了有关井冈山的资料以及积累内容,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丰厚积淀。第二篇是延安,我把你追寻。这是一篇自由体诗,通过对延河、枣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歌第一小节使用了两个比喻,第二小节使用了排比,而且使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这两个小节是诗歌的第一部分,写出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都使用了对比,不但说明了火热的斗争生活不能忘,而且说明了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脊梁,这两个小节是诗歌的第二部分,突出了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小节使

9、用了假设,第六小节使用了递进,两个小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这两个小节,也是诗歌的第三部分,道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课后还安排了很多有关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学习中可充分利用。同时,课后还安排了南泥湾这首歌,有条件的可引领学生学习。第三篇是七律、到韶山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二年后,与1959年6月,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七律诗的第一联是概述,写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后引起了无限的回忆;第二、三联是具体的回忆,追溯了中国人民在三十二年间通过了革命斗争推倒了压在中国人

10、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最终换取了革命的胜利;第四联是诗人又回到现实,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真正英雄。全诗环环相扣,句句豪迈,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中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本诗中时间上的今昔对比,色彩上的红黑对比,情感上的咒请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歌的境界大为开阔。课后仍安排了与学诗有关的资料,教学中可好好利用。这一板块的表达内容是“讲话要看对象”。这个表达的内容似乎和本单元的学习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细细品味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不都是在面对不同的对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吗?对井冈山的翠竹、对延安、对韶山,不同的对象说出

11、了不同的革命胸怀。本次表达要引领学生明确表达要求,积极调动表达情趣,应该不难完成。可以大体设计三部:1、确定讲话对象。2、设计讲话内容。3、模拟讲话过程。这样,再加上师生的评改,应该不是什么难点了,再次不在赘述。 第二板块教学计划第二板块“汉语家园”。这一次的汉语家园,不再以对联等固定的模式呈现知识了,而是采用了灵活的手段将汉语的魅力展现出来。第一篇课文妙语批试卷。本文讲述了康有为妙语暗讽不学无术之徒的小故事,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康有为的才学和机敏,更能感受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中国式幽默的表达魅力。文中的阎锡山、康有为是学生所不了解的人物,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强化对人物的认识,同时

12、,文中还提到了维新变法,这样的史实应该引领学生了解和感知。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语文功底还不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确会有些吃力。因为文章的语言,很具有文言的味道,而且有的语句就是文言文,教学中,多读,多交流、多搜集也许会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课后“思考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文言的学习,“拓展与运用”,进一步强化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也以幽默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多彩。第二篇课文词语的变迁,课文从地域性、舶来客、新宠儿、农民口中的新名词以及动物世界里的语言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词语变迁的时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词语的发展,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课文的最大特点是总分写法。就是先总写

13、,再分述。运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内容紧凑,突出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在文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中心句,使段与段之间形成了并列关系,让读者更清晰的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这种写法在上学期已经有所体现,再次就不详谈了。课后的“思考与交流”能从文中找到举例的答案,但是,结论却不容易被发现。我们的结论可以得出: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拓展与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具体安排。本板块的表达是“创编故事”。这个表达是学生在搜集整理新名词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思维风暴。因为这是根据四个词语,发挥逻辑思维及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完成的作文,特

14、别注重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明确了本次表达要求后,可安排他们自由选择词语,合理发挥想象,充分自主表达,集思广益讲评,精益求精修改,作文就可以顺利完成了。第三板块教学计划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这里有三篇文章,虽然都是写动物的,但是,却以科学家的角度来写,是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一篇课文天鹅,课文描写了美丽、尊贵和自由的天鹅,借对天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对和平、自由等美好理想的追求。文中使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还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本文中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等等,以体现天鹅的美好形象。这种手法,可在学生的学习

15、中,引领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作者眼中,面目优雅形状妍美、航行术最美、具有自由美德、弥留时歌唱的天鹅,是那样久久不能忘怀,它们是美的,大自然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和平、自由和美好的,我们要爱护动物,呵护大自然,呼唤和平和自由是科学家的心声。第二篇课文蜘蛛课文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课文是以总分的结构方式展开叙述的。第一自然节是总写蜘蛛是独居昆虫中最聪明的,第28自然节是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在具体表达中,作者通过写蜘蛛的身体结构、结网技能、斗敌方式来具体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本文,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就抓住了蜘蛛外形的特点、结网的特点、捕虫的特点,使全文的重点突出、清楚自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课后题没有难点,看下一课大孔雀蛾的晚会,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直刚破茧而出的雌性大孔雀蛾扣进了网做的圆形笼子,结果出现了一群偌大的碟蛾闯进房间的现象,作者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表现了作者对昆虫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