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7117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070112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石室中学高 2019 届 2017-2018 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理念,首先集中体现为其消解了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儒家圣人 人格的崇高性和神秘性的色彩,去除了圣人与凡人的等级划分,从而在道德人格境界上赋予 人以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显著超越。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境界中,圣人作为一种最高的人格类型,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崇高性、等级性色彩。 圣人在孔子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存在,同时圣人又是“不可见的”,具有极强的神秘色彩;圣人与凡人处于不同的等级序列。孟子则不然,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自由地成圣成贤的,圣人并不是“高等级”的道德存在,而是与凡人处于同等地位的。当曹交问孟子“人 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给出了

3、非常肯定的答复:“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也即是说, 尧舜的道德精神是简明的,你只要按照仁义孝悌的道德原则来要求自己,你就可以成为尧舜。在孟子的观念中,圣人并不是异类,“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圣人之心与我之 心同然,因为仁义礼智之义理存乎每个人之心。圣人只是先得仁义礼智之心,因而成了圣人。 而凡人之所以没有成为圣人,并不是因为凡人比圣人低下,而只是因为外物和欲望遮蔽了本心。只要去除遮蔽、发扬本心,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也正因为如此,在成圣成贤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道德主体,都可以通过扩充和发扬道德本心,从而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其次,孟子在人格境界上并不认可人格的单一性,而是

4、坚持人格的多元性,从而给予 道德主体更多的道德人格境界的自由选择空间。孔子所形成的儒家传统,往往把圣人塑造为 十全十美、超凡脱俗的人格类型,从而制造了圣人的统一模板,它更多的是供人瞻仰,凡人只能接近圣人,而永远不可能学成圣人。但是,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中,圣人不仅是可以自由 学成的,而且圣人本身也没有统一模板,并不存在统一标准来界定圣人与非圣人。孟子曰: “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由此可见,在孟子的伦理阐述中,伯夷、柳下惠等都是圣人,他们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而不存在统一的模板,并且 他们的人格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伯夷过于清高不能与现实社会相融,柳下惠过于随和而 缺

5、乏独立性等。但是,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而对于孔子的评价,孟子虽然认为孔子“得天时”而成了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但是孟子并没有因此而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而否定其他 几位。(选自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孟子消解了孔子的圣人“不可见”的理想人格境界,所以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超 越。B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自由理念,赋予人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使人人都想成为圣人。 C.在孟子的观念中,仁义礼智的义理存于每个人心中,圣人与凡人并不存在等级差别。 D.圣人在孔子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存在,而在孟子心目中却是并非完美的普通人。2.下列对

6、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将孔子的圣人观与孟子的圣人观进行比较,把孟子的观点论述得更加鲜明、深刻。 B.文章第二段指出了孟子圣人观的两个基本观:一是圣人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圣人人格并非完美。C.文中多处引用孟子原话,表明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力支持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D.文章两段为递进的结构关系,首先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然后详细说明怎样才 能成为圣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根据孔子所形成的儒家传统观念,只有具有十全十美、超凡脱俗人格的人才能成为圣 人,凡人只能接近圣人。B孟子认为:因为外物和欲望遮蔽了凡人的本心

7、,所以凡人无法成为圣人;故要想成为 圣人,必须去除遮蔽、发扬本心。C伯夷、柳下惠具有不一样的个性特征,人格都并不完美,而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 可见在孟子眼里人格可以有多元性。D孔子虽是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但孟子却认为他只是“得天时”之利,并无超出伯夷等 人之处,因而并没有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山里人侯发山周末,我和老孟等几个朋友驱车前往靠山屯的一家农家乐,那儿有土鸡肉、野兔等野味, 还有乌龟、鹿肉什么的。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他透露说也有一部分是圈养的, 其实他不说我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老孟,是个盖

8、房子的,尊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坐下,就对二狗豪气十足地说: “先来盘鳄鱼肉。”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老板。”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我知道老孟这人,在有些人面前当孙子,来这里尝尝当大爷的滋味,找找平 衡。二狗这儿有个规矩,怕客人喝多后算账掰扯不清,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 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

9、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气氛在酒精的滋润下活跃起来,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这就好,吃饭嘛,要的就是心情。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

10、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看清楚了,那可是冥币!” “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常把冥币当钱使。”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 二狗。“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二狗不以为然。 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

11、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许多事要仰仗人家。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 忙给老孟碰杯,不让他再嘲弄二狗。“明白了,村长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肯定这样。”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 难道他们说的是事实?我眨巴着眼盯着二狗。如果真是如他们所说,错也不在二狗。 二狗没接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一个晚上,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见屋子裂缝了,忙背出孤寡老人刘大爷,刘大爷说收音机还在屋里。村长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 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

12、跪了整整一天。”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我说:“嘴又馋了?”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小说开篇写老孟点菜时先点鳄鱼肉,再“甩出鼓囊囊的钱包”,言行看似充满豪气, 实际上是老孟在山里人面前显示优越感。B“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表现了二狗对顾客的恭敬,其中含有没能满足顾客要求的 歉意,也有与顾客拉近情感距离的善意。C二狗将团在手里的红色钱币撕掉,说明他知道自己从男孩手中接过来的就是冥币,那 一刻他的内心有着深深的无奈和愤怒。D服务员的插话交代了孩子的身份,却也招来了老孟对二狗的冷嘲热

13、讽,甚至使“我” 也对二狗的做法心生厌恶之感。E小说插叙了村长为救刘大爷牺牲的内容,解说了男孩免费吃面的原因,也展现了山村 淳朴的民风,升华了小说表达的情感。5.小说结尾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6.关于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二狗,有人认为是老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 2016 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2017 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2017 年

14、 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 559.11 亿元,同比增长 13.45%;国产电影票房 301.04 亿元,占票房总 额的 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 92 部,其中国产电影 51 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 16.2 亿, 同比增长 18.08%。这些成绩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步向稳健,电影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进 一步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 年票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与电影院 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另外,观众的成熟度在提高,非理性和粉丝消费在减退,电影的口碑在票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原 因。材

15、料二:(摘编自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有删改)红海行动这部以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双双 低开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票房突破 35 亿元, 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红海行动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没有电影产业的工业实力、专业化的电 影团队,很难想象能拍出这样的大片。”人民日报社文化室主任记者刘阳表示,红海行动“观影热潮”背后体现了观众对于生 命和个体认知理解的进步:“电影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动用 军力去拯救一个公民的生命?电影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中国当代社会对公民权益的珍视,这种 进步体现了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的不断贴近。”(摘编自“红”在哪儿?,有删改)2017 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过北美,中国成为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 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 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2018 年春 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 83.4 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这一切,离不开电影 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